在信息高度互聯,且其商業、社會價值日益凸顯的今天,數據安全的威脅一直存在。如何保障數據安全,一直是世界范圍內政府機構、企業與社會團體都要面對的挑戰。
2021年8月,全球IT咨詢巨頭埃森哲遭遇了LockBit勒索軟件組織的網絡攻擊,其贖金需求甚至高達5000萬美元。但官方表示,由于事發時埃森哲立即控制并隔離了受影響的服務器,并從備份中完全恢復了受影響的系統,因此這次勒索對于埃森哲的影響并不大。
埃森哲這次系統恢復,只是全球信息產業遭遇惡意攻擊的冰山一角,畢竟大多數機構在遭遇襲擊后,不會將遇襲的情況對外公布。而伴隨著技術的發展,黑客們的攻擊手段、攻擊強度與帶來的損失規模只會愈演愈烈。是否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安全可靠存儲與應用,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產業課題。
多重數據備份措施,你選對了嗎?
眾所周知,數據備份有磁帶庫、硬盤陣列、固態盤陣列和光存儲等多種形式。那么,究竟哪種形式更適合未來數字化的應用需求呢?我們下面就一起來分析下。
顧名思義,磁帶的存儲原理就是“磁”。對于那些長期不用卻又不能銷毀的冷數據來說,磁帶庫具備成本低廉的特性,而且保存時間相對較長(一般為10年左右);唯一的缺點就是在使用數據的時候需要順序讀取,因此在查找過往數據的時候耗時非常長,大多都是以天甚至以周為單位。
磁盤陣列也同樣使用的是“磁”存儲,但是存儲的介質從磁帶變成了磁盤,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RAID存儲模式。一直以來,RAID是數據中心應用的主要模式,其特點就是兼顧了數據的穩定性、可靠性和讀寫效率,既可以保障數據安全又能夠提升讀寫性能。不過RAID對于存儲容量的需求很高,而且磁盤本身的數據存儲時間大約為5年左右,保存環境也比較嚴格,就成本來說比磁帶要高得多。
第三種數據存儲方式是固態盤陣列存儲,這也是當下讀寫速度最快的方式。相對于“磁”存儲來說,固態盤使用的是“電”存儲,不過它并不需要機械磁盤那樣苛刻的保存環境,只是需要避免漏電、竄擾等情況的發生。但是考慮到當下固態盤的成本控制,使用固態盤陣列的用戶還并不太多,應用范圍并不普遍。
最后一種就是——光存儲。你或許不知道,在光盤從影音娛樂領域消失的同時,光存儲技術在數據存儲備份領域找到了價值。對于溫冷數據的存儲而言,光存儲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說是性價比、能效比最好的解決方案。
存儲時間長是光存儲的第一個優勢。相對于磁盤和閃存盤的5年、磁帶庫的10年,光存儲可以保存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然這期間也要避免變形、發霉、腐蝕、劃傷等意外情況的發生。
光存儲的第二個優勢就是“防篡改”。所謂“數據災備”,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保障數據安全,而在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尤其是“不可篡改”特性上,光存儲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次寫入之后就可以保證數據的永久存儲。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如何能降低數據保存的碳排放也成為了整個行業關注的問題。當下個大數據中心對于“雙碳”的踐行要求也越來越高,數據備份也更需要低碳排放、節能環保的解決方案。
據統計,光存儲同等容量的能耗僅為傳統磁電介質的十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使用光存儲作為數據備份的介質,無論是在有效性、安全性、碳排放還是成本控制上都有巨大的優勢,在數字化越來越深入、數據量爆炸的今天,光存儲也勢必成為未來數據備份的最佳選擇。
發揮光存儲優勢 紫晶存儲打造安全、低碳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紫晶存儲就是這樣一家在技術上領先的光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并已經面向行業推出了應用于金融、醫療、檔案、公安、數據災備中心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如今,紫晶存儲的大數據災備解決方案已經取得了行業的認可。比如在烏蘭察布就坐落著中國規模最大的藍光存儲項目——內蒙古政務云大數據災備中心,為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實現基于政務云大數據治理的轉型提供產業和技術支撐,并面向全國提供大數據異地、異質存儲和災備服務。
除此之外,紫晶存儲的解決方案還在包括山西太原新基建永固型綠色大數據共享平臺、湖南湘潭市新基建綠色大數據共享平臺、江西信豐橙心在線橙鄉紫晶信息港、江西省電子政務數據災備中心等眾多地區的大數據災備中心實現了部署和應用,也幫助越來越多的地區實現數據的高效存儲和利用。
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圈將增至175ZB,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數據也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之一。相對于傳統的“磁”存儲和“電”存儲等方式,光存儲具備了低能耗、低成本、高安全的等諸多特性。據統計,相對于其他幾種存儲方式來說,光存儲的成本可以降低50%、占地空間節省60%、耗電降低70%,是相對最為經濟的選擇。
在大大降低碳排放的同時還能夠提升數據保存時限、保障數據安全無篡改,這正是光存儲的三大優勢。而伴隨著光存儲容量的提升,存儲密度的問題也將大大改善,因此光存儲也被認為是未來數字化、低碳時代最具競爭力的數據備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