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積微致著,一堵無形的墻坍塌,新興力量嶄露頭角,周而復始,無一例外。存儲行業如是,眼下其又一次立于新舊交替之際。風頭正勁的軟件定義存儲(SDS)大有橫掃存儲市場之勢,殊不知,軟件定義存儲的內生革新已經悄然開啟。
軟件定義存儲的1.0時代正成為過去時,2.0的大門正向你敞開。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站在2013年的某個時間點,想必一眾傳統存儲廠商并不會認為“軟件定義存儲”這個新名詞會對自身造成多大的沖擊。然而,今天的情形我們看到了。IDC最新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國軟件定義存儲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SDS市場獲得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4%,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長引擎。IDC預測,中國SDS市場五年復合增長率超22%,約為中國存儲市場平均增速的2倍。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50%的存儲容量將以軟件定義存儲的形式部署,包括本地部署或在公有云上。
軟件定義存儲之所以能快速成為主流,本質上有兩個因素:
一、軟件定義存儲解決了很多傳統存儲沒法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比如擴展性問題,傳統存儲以專用盒子的形式進行擴展,容量不夠加硬盤、盤柜;性能不夠加控制器、機頭,但由于容量和性能都是有上限的,而且這個上限置于今天是非常有限的,嚴重制約了傳統存儲的擴展性。
反觀軟件定義存儲,軟硬件解耦,不挑硬件設備,服務器、存儲都能加,不綁定,成本低;軟件定義存儲,軟件設計決定存儲容量和性能的上限,眾人拾柴火焰高,SDS軟件發展欣欣向榮;存儲資源池化管理,管理效率較傳統存儲有質的提升。
二、時代搭建了軟件定義存儲大展拳腳的舞臺。2013年往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5G、物聯網……各種新技術此起彼伏,共同指向數據大爆炸時代。IDC預測,2025年全球數據規模總量將在2019 45ZB規模的基礎上擴大四倍,達到175ZB,而這相當于1750億臺普通家用電腦的存儲空間。
巨量數據在極短時間內產生,而且其中絕大部分是傳統存儲不擅長的非結構化數據,于是在短短幾年內,軟件定義存儲有了大量施展的空間,而且軟件定義存儲確實也不負眾望,增長率節節攀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軟件定義存儲能一直這么火下去嗎?
2別妄想世界永恒不變
步入2022年,從2013年算起,又是一個十年。今天,我們再探討軟件定義存儲,大背景變了。舉幾個例子,2013年,云還只是少數企業的測試環境,如今,云是主流,而且很多用在生產環境;2013年,邊緣計算還不知為何物,現在,邊緣計算可以說隨處可見;2013年,數據的產生速度、對數據的重視程度,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語;2013年的存儲、網絡技術和當前可以說天差地別……
10年間,和存儲相關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獨軟件定義存儲本身沒有質的變化。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么軟件定義存儲被貼上只適用“中低端”存儲業務場景的標簽后,就再沒有撕下來過,并不是用戶對軟件定義存儲沒要求,說到底還是存儲廠商不夠努力。
基于以Ceph為代表各種軟件定義存儲軟件進行修修補補能解決小問題,但擁抱新時代一定需要大革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SDS唯有逆流而上,才能不斷保持競爭力。
軟件定義存儲的市場仍然很大,但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3不破不立,進化大幕已然開啟
2021年,領先的數據基礎設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ExponTech公司(華瑞指數云科技)明確提出下一代SDS或者說SDS 2.0的概念,并指出下一代SDS 至少應該能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01持續向上屏蔽復雜性。SDS 1.0其實已經屏蔽了很多復雜性,比如運維管理在一個平臺就可以進行。SDS 2.0需要持續深化這一特性,最典型的需求,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多云、邊緣、本地數據中心之間的存儲管理、數據流動。
02數據庫、虛擬化等企業核心應用,HPDA、AI/ML 、設計仿真、基因組分析等新興高端存儲場景要求的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自動化運維等進一步突破。例如,在性能輸出上可提供微秒級延遲以及百萬甚至千萬級的IOPS能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進入高端存儲市場的軟件定義存儲只會逐漸淪為配角。
03與新技術革新保持同頻的能力。SDS 1.0以HDD或HDD+SSD為基礎進行設計,這導致即使今天已經有更好的存儲硬件如NVMe SSD、Intel Optane SSD誕生,也無法充分發揮其性能優勢,網絡側亦是如此,更高性能的RDMA網絡,SDS 1.0同樣無福消受。
04擁有數據全局觀。盡管存儲本身更多是在解決數據存儲問題,但由于時代變了,用戶不只是關心數據存取的快慢、安全等問題,而是更關心數據的應用,存儲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在解決數據存儲問題的同時,通盤考慮全局數據資產管理服務,更好的對接各種應用、各種平臺。
4進化再加速,SDS 2.0落地
2021年12月21日,ExponTech公司正式發布WiDE無量數據引擎,下一代SDS產品來了。

列舉WiDE幾個關鍵指標:
01完全云原生,支持邊緣、私有、公有,混合多云部署,提供無縫一致體驗
02延遲降至微秒級別,單卷隨機讀寫IO上至百萬IOPS
03能夠充分發揮最新網絡、存儲技術的性能優勢
04全局元數據管理,保證數據自由流動
截至當前,WiDE已經被眾多不同客戶的多種業務場景所青睞,包括很多SDS 1.0幾乎不可能應用的場景,比如高性能云主機、高性能數據庫、HPDA、混合多云數據平臺等。
SDS 1.0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已是顯而易見,SDS進化加速正當時。不久的將來,業界會有更多下一代SDS產品問世,軟件定義存儲的市場表現也將更加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