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捷軟件】汽車零部件行業作為汽車整車行業的上游行業,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隨著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開放,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相關企業技術水平和生產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呈現多元發展態勢,對外零部件的供貨方式在逐漸由單一零部件向總成、系統和模塊化供貨的方式發展。 在做大做強中國的汽車工業的同時,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智能制造顯得愈發重要。
一、產業發展勢頭猛 市場空間巨大
汽車零部件各類細分產品均由汽車發動機、底盤、車身和電氣設備四個基本部分衍生而來,產品種類多、覆蓋范圍廣。隨著全球汽車銷量的下降和研發投資需求的增加,汽車企業利潤急劇下降,受疫情影響,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正加速出清,中國零部件企業正在憑借成本產業鏈優勢,加速向全球市場進軍。
1全球化加速、注冊規模上漲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零部件銷售收入從2016年3.46萬億增長至2020年的4.57萬億, 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2020年零部件相關企業注冊量9.9萬家,同比增長52.7%;2021前10月,新注冊12.9萬家,同比增長 76.7%。
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擴大,汽車維修與改裝對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導致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迅速,增速高于整車行業,加之電氣化和智能化的加速發展,研發投資的要求更加突出,故降本需求突出,零部件企業盈利壓力加大。
2困境愈發明顯 亟待轉型升級
目前,外部經濟環境不景氣、土地成本高漲、人力成本上漲/高水平技術工人缺乏、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影響愈發深刻。
全球經濟長期低迷,全球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會放緩;
年輕一代對技術工種的興趣下降,精密加工產品缺乏大量高水平技工;
東南亞制造業崛起,不重視產品研發創新、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將面臨衰退風險。
我國大多數自主零部件企業產品附加值偏低,處于低端市場,面對未來產業集群化、開發深度加深、通用化標準化程度提高、整車及零部件輕量化、電子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全球化采購潮流等發展趨勢,汽車零部企業不得不轉型升級。
二、產業鏈影響頗大 轉型升級趨勢明顯
伴隨著汽車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日益加快,這就要求汽車零部件行業加快技術創新,為產品提供市場需求,否則將面臨供需脫節的困境,導致結構性失衡和產品積壓 。
從汽車零部件整個產業鏈來看,上游的鋼鐵、有色金屬、電子元器件、塑料、橡膠、玻璃需求量較大,原材料價格變動直接關系到汽車零部件產品的制造成本,下游的整車廠等對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方面。
對汽車零部件行業來說,節能減排政策和汽車輕量化使得車用塑料行業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雖然我國注塑模具的技術水平基本實現模具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柔性化和智能化,但整體技術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行業橫向協作少,共性和關鍵技術水平較低,在模具開發周期、標準化制造等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再看整車制造行業,下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導致增長動力不足,更加注重體驗、實際效果,標準化與定制化趨勢融合,行業平臺職能發生轉換,行業明顯進入洗牌期,數字化趨勢明顯。
在此背景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不僅要繼續關注效率和品質,在追求高效率、高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此外還需要迎合整個制造業大勢,進一步在智能制造方面做出改善和變革。
三、“數智化”引領轉型新潮流
對汽車零部件企業而言,需要以數據智能驅動車間協作,需要全流程、全透明的信息貫穿運作全程,構建數字化車間,方能實現企業精益與敏捷制造。
深耕制造業四十年,鼎捷在汽配行業已累積逾百家成功實施經驗,從產業形態出發,緊貼汽配行業管理重點,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到客戶關系管理,聚焦質量追溯、準時交付、降本增效三大目標,通過多系統平臺集合為產品追溯、敏捷供應、透明高效生產提供保障,助力企業打造全面數字化智造體系,幫助企業實現質量可靠、準時與敏捷交付、持續降低成本。
短期來看,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仍面臨重重壓力。但若能著眼長遠,企業就會發現,未來數字和智能時代,行業依然具有極大的增長潛力。唯有審時度勢、積極布局,并為之做好準備的企業,才能在新技術崛起的時代把握機會,成為最后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