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伴隨國際國內市場交流與融合步伐的加快,中國語言服務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數字化加速了萬事萬物的進化,但語言服務行業依舊如故,原有模式的局限性正在逐一顯現。據《2020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統計,2019年中國含有語言服務的在營企業有403095家,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在營企業8928家,總產值為384億元。但語言服務市場還有存量未被釋放,后續增長空間相當可觀。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當口下,翻譯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隨著我國“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及政策的不斷深化,多語信息轉化的需求也會相應擴大。
數字技術解決傳統翻譯供給不足問題
和浩瀚的語言服務市場相比,語言服務行業的產能則有些相形見絀。翻譯行業屬于“智力集中型”,高質量的翻譯人才是行業的核心動能,對一個成熟的譯者來說,一篇4萬字左右的英文稿件,至少3天才能合格交付。受限于此,翻譯行業成本居高不下,但效率卻并沒有顯著提升,這造成產能與需求不完全匹配的困境。
數字化時代信息爆炸,只有通過技術改變翻譯流程和供應鏈,才能進入“新翻譯時代”,即提升翻譯產能,平衡傳統翻譯模式下效率和成本不成正比的問題。真正解決用戶對于信息轉化的新需求,滿足新時代下用戶剛需。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快了語言與科技的融合進程。新時代下的語言服務產業正邁向高質量、高產能的階段。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是新翻譯時代的表征,完成整個商業業態的重構,真正帶來效率的突進以及場景化的實現則是新翻譯的使命。
在語聯網看來,新翻譯是協同的、共享的、鏈接的。跨語言服務信息平臺可以建構一個協作式、智能化的生態,在這一生態下,翻譯公司可以簡化傳統翻譯模式,解放更多生產力,突破產能限制,提升交付速度。譯員可以從基礎翻譯這一角色中跳脫出來,向語言工程師這一角色邁進,創造更大價值。
語聯網重塑語言服務供應鏈和作業流程
語聯網向上開放產能輸出接口,吸引應用開發者接入各種應用場景和平臺,向下整合譯員、翻譯公司,形成以語聯網為中心的資源與技術全產業鏈生態。利用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譯前處理、產能資源對接、翻譯處理、譯后處理全鏈條AI賦能。
當整個翻譯流程從“人”為中心轉變為以“AI”為中心,專家、譯員、項目經理只需要處理AI處理后及評估后的工作,工作量大幅度降低、實現更大規模的人機協同工作。同時利用分布式在線翻譯將待翻譯文稿進行智能提取、拆分、聚類,經過機器自動評估特征后,分派給合適的譯員、審校、質檢,以并行作業的方式完成翻譯工作,將整體交付速度提升30倍以上。
通過分布式在線翻譯技術,上文中提到的情況,通過語聯網平臺可實現以小時為單位的交付速度。經過實際數據測試,一篇3.7萬英文單詞的稿件(譯后中文約5.5萬字),可在90分鐘左右完成交付。語聯網不僅提升了交付速度,同時將成本降低了30-50%。
在去年武漢語聯網-DOT(分布式在線翻譯)發布會的現場,語聯網負責人宣布,語聯網將進入“HDW”時代,即交付速度的計量記錄刷新: 十萬字以小時(HOUR)計,百萬字以天(DAY)計,千萬字以周(WEEK)計,將來還可能進一步提升。據負責人透露,語聯網DOT在線分布式翻譯模式曾經創下10個小時100萬字的交付記錄。
語聯網引領語言服務行業進入新翻譯時代
語聯網長期專注于NLP領域的技術研發及創新,深度應用AI相關技術構建語聯網平臺對傳統語言服務行業生產和組織模式進行改造和升級,通過AI主導的作業流程,實現了“機器的速度、人的質量”,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同時大力推動語言服務行業實現智能化、標準化、規模化。
在數字時代,語言信息更將借助新技術擁有無限的空間和可能性。平臺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即將出現大平臺和巨型生態里,遠不止譯員一個角色,還有技術產品者,文字排版者,文字編審者等諸多角色,他們都將在這個平臺生態上獲得價值和利益。
技術賦能之下翻譯的突破,更需要全體行業從業者的參與大協同。語聯網正在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產業路徑,通過與翻譯公司、譯員等行業同仁共同協作,讓翻譯作業簡單高效,賦能翻譯公司實現自身的規模化與專業化,最終解決行業難以“規模化”的難題。
未來,語聯網將持續致力于推動行業形成體系化、高效的語言服務供應鏈,跳脫原有翻譯框架,突破傳統模式桎梏,促進行業進入新翻譯時代,有效推動跨語言文化傳播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