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AI、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入發展,汽車產業格局不斷重塑。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發展智能經濟,穩步推進自動駕駛”。2021年,更是被外界認為是“自動駕駛落地元年”。但自動駕駛是一個龐大而且復雜的工程,涉及的技術很多。另一方面隨著汽車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汽車所需電子部件越來越多。據數據顯示,汽車電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車電子在整車制造成本中的占比不斷提高,預計2030年達到49.55%。
在自動駕駛技術與法規落地遙遙無期的現狀下,智能座艙是市場和資本的角逐的另一條“性價比”更高的賽道。這并不是空穴來風,C端消費者的需求從安全性、舒適性等生理需求升級為情感、歸屬等心理需求,智能座艙作為駕乘者社交關系的延伸場景,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啃下汽車智能化這塊“硬骨頭”,傳統車企與汽車圈“入局者”全球越來越多的整車廠、零部件廠商以及谷歌、蘋果、百度等科技公司走向聯盟已日漸成為一種“新常態”,二者之間的“擁抱”愈加緊密。
未來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基本由兩大塊組成: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其中智能座艙是指搭載了智能化、網聯化的車載設備和服務,諸如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儀表盤、抬頭顯示(HUD)、流媒體后視鏡、語音交互系統等汽車電子系統。其與傳統座艙相比,以液晶儀表盤和大尺寸中控屏代替機械儀表盤和傳統中控屏,以觸控交互代替物理按鍵,信息娛樂功能更豐富,安全度、集成度與智能化程度明顯提升。譬如,兆威機電(003021)近年來多方運作,已與眾多車企攜手,建立起面向行業未來的智能電子驅動系統從尾門電機、座椅按摩電機、座椅調節電機、EPB電機、尾門推桿電機、后視鏡自動折疊電機、風門控制器、HUD翻轉電機、車載音箱電機、車載噴霧電機、車載屏電機、自動門窗電機、全景天窗電機等,再加上EPS助力系統、車載攝像頭及及ADAS系統集成相繼取得突破,不僅讓用戶更輕松地進入互聯世界,同時也展示了BMW向A.C.E.S(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共享化/服務化)快速轉型的成果。作為一家研發、生產精密傳動系統及汽車精密注塑零組件的制造型企業,一直密切關注汽車安全領域的變化及技術發展趨勢,將市場需求與產品研發結合起來,不斷滿足全球汽車零部件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在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時,提高舒適性、易用性,以及其它輔助特征。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達到567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28.57%,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1000億元。
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博弈使得當前汽車行業處于百年一遇的產業變革中,新技術的革新使得既有的工業標準和流程面臨新的挑戰。每一次汽車工業的變革都會有新的企業站上舞臺。是否可以站穩腳跟,技術水平、用戶體驗、產品品質、營銷手段缺一不可。要想突出重圍,品質才是制勝的關鍵。產業鏈協同更加密不可分。不僅是國際汽車供應鏈企業,國內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也在不斷推進供應鏈整合。Google從2009年開始做自動駕駛,到現在已有8個年頭。8個年頭的技術積累還無法將自動駕駛技術量產落地,可見自動駕駛是一個龐大而且復雜的工程并不簡單。車企寡頭爭霸,各大汽車行業公司如何突圍?燃油車時代,產品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發動機、變速箱、汽車底盤等領域;汽車“新四化”時代可借助微型驅動系統助力汽車電子系統在智能化、輕量化、模塊化產品技術方面深化產業鏈合作,頭部主機廠和第三方企業都積極布局汽車操作系統進行協同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加滿意的智能汽車驅動系統解決方案。
2020 年11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指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0%,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需求快速增長的局面下,兆威機電推出了一系列應用于其中的產品。面對快速增長的充電樁市場,公司瞄準其中的充電槍鎖結構,以堅實的技術儲備保障市場需求。公司的充電槍鎖執行器中的齒輪箱和絲桿結構相互配合,在驅動模組正向運動時,使充電插頭在充電過程中穩定保持在插座內,充電結束后通過反向運動使插頭與插座脫離,從而實現充電安全。
另外,汽車新“四化”正催生造車行業變革存在萬億級市場。眾多車企在車型設計上不僅關注實用性,也強調美觀性。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使整車的一體性更強,在減少風阻的同時可帶來隔空式開車門的體驗。兆威機電聯合汽車廠家設計的隱藏式門把手執行器由驅動電機、行星齒輪箱、絲桿等結構組成,同時具備減速和調節扭矩的功能。驅動模組將伸縮指令傳達至機械結構,命令推桿做直線運動,從而達到伸縮隱藏門把手的效果,很大程度地賦能了汽車產業的產品升級。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有望帶來微型傳動系統需求量快速增長。隨著消費者在汽車節能、安全、舒適、便捷等方面要求不斷提高,汽車智能化、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微型傳動系統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電動尾門市場規模達到了8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9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據伯特利招股書測算,2020-2025年全球EPB行業空間有望從508億元增加至635億元;其中國內EPB市場規模2020-2025年有望從139億元增加至227億元。
當前,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頭部造車新勢力的年銷量已經接近10萬輛,汽車智能化正在通過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從底層顛覆汽車產業格局,我們認為,汽車電動化浪潮下微型驅動系統孕育新機遇,可重構車企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