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棋到面部識別,AI 對當今科技、生活的影響被大家熟知,僅在知乎上,“人工智能”相關話題就有約200萬人關注,而在生物信息學,尤其是新冠疫情中,AI也有著重大意義。
近日,知乎聯合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共同推出“科鹽面對面”系列科普節目,邀請科技領域權威專家和知乎科技的優秀答主,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計算機科學領域,基于時下熱點話題,與知乎用戶進行分享和交流。
首期“科鹽面對面”于4月7日在知乎科技進行直播,并聯合CCF進行全平臺直播分享,首期直播在線觀看量達20萬,并在知乎引發相應關注。
主題為“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新冠病毒研究?”的首期直播節目,由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卜東波、清華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龔海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學教授、知乎生物學優秀答主“葉盛”、知乎科技鹽究員“D.Han”一同連線,對人工智能在新冠疫情研究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科技專家們和知乎科技答主的交流,如同知乎里的一問多答,答主和用戶在問答間不僅分享各自對于科技領域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同好人群,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新的研究思路和靈感方向。
在直播開場龔海鵬教授介紹到,AI 目前在新冠病毒研究的落地還沒有很多,AlphaFold 可能是第一個落地的技術,“它有成熟的算法,可以根據序列去預測結構,可以幫助制藥在藥物開發領域做基于結構這種理性的藥物設計”,還有諸如神經網絡算法等也有很多工作在做,但距離落地還有一些距離。
對于“AlphaFold2”在生物技術上的價值,卜東波在直播里給出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雖然“AlphaFold2”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它的成果很多地方還是依賴于傳統技術的進步,“AI是立足于有力的技術基礎之上的”。
知乎答主“葉盛”的研究領域是蛋白質三維機構,他從結構的角度親自對比了“AlphaFold2”的預測結果和手動解析的實驗結果,發現“AlphaFold2”預測的結構跟實際測的結構是非常接近,但在一些細節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制藥這件事,比如說酶的催化中心、設計一個小分子,關鍵就在于這些細節尺度,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知乎上有一則問題“AlphaFold2 解決了蛋白質結構問題嗎?DeepMind 解決這項生物學五十年難題有何重大意義?”,葉盛寫下他的回答,他認為“未來以AI來輔助的結構預測的發力點恐怕不在于預測本身,而在于另一個蛋白質科學的全新領域——蛋白質設計”,這條回答迅速得到大量用戶的評論,在和用戶的討論過程中葉盛將這則回答不斷更新完善,儼然成為一篇小型“論文”。
在第一期“科鹽面對面”直播隨后的討論中,專家們還談到國內科技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成就和進展, 認為“AlphaFold2是一個超級棒的工具,在蛋白質結構預測、設計上,會在很大程度上助推這個領域的發展”。
無論是科學、科技這種硬核知識,還是人文、金融、教育、汽車、影視,或者航空、昆蟲、滑板等小眾領域,在知乎都有大量愛好者和專業內容沉淀。在問答形式下,人們除了獲取解答、收獲新知、分享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在知乎找到同好的交流圈子,在討論中得到新的思考方向。知乎科技領域也將和CCF一起,持續在“科鹽面對面”節目中為技術愛好者們帶來更多硬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