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耕地保護、防范應對農業災害以及數字農村建設等工作方針。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展遙感衛星應用產業的專業公司,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四維)憑借豐富的在軌衛星資源帶來的海量數據,針對建設農業現代化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創新數據算法結合農業專業知識自主研發了遙感大數據時空信息服務平臺-“四維視界”,構建包括土地資源監測、農業普查、農作物監測及涉農信貸等產品在內的數字鄉村全流程應用場景,打造覆蓋農業生產生活中“耕-種-管-收”流程的閉環監測系統,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數字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耕-耕地保護 精準監測摸家底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耕地保護工作。新公布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中國四維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在大空間尺度監測上獨特的優勢,以海量精準數據為依托,通過自主研發的耕地提取技術,對區域的用地類型精準分析,搭建耕地資源的數據底座,為后續的科學決策提供數據化、可視化的保障。
遙感衛星服務能力
以中國四維與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合作的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項目為例,項目團隊利用遙感技術測量出了包括山東省耕地、農用設施用地在內的九大地類分布面積數據,這種統計手段改變了傳統衛星遙感行業直接提供影像的服務模式,將高質量衛星數據與專業測量相結合,實現了衛星遙感直通統計數據的跨越。
種-合理種植 作物分布有本賬
《意見》中特別強調:“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了更好的監測和保障糧食播種面積,中國四維研發了多源遙感影像時序分類技術,通過“四維視界”系統,自動化比對特定地塊上的時間序列影像,結合農作物“光譜-時間”曲線,實現批量的、多尺度的農作物種植空間分布測量,不僅大大提升了測量效率,更有效的降低了測量成本。
管-全程管護 衛星監測保生產
農作物尤其是糧食作物的長勢與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通過農作物長勢監測以及產量預估,能及時評估糧食作物生長狀況,從而采取積極措施保證糧食生產。
為此,中國四維利用植被生物量指數和遙感反射率數據的重建方法,對照作物長勢多參量綜合評估模型,實現作物長勢綜合評判分級。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估產模型,實現作物產量的預測。
2021年遼寧省玉米距平長勢監測圖
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冬小麥產量評估分析圖
收-農收守護 金融助力穩收益
農業和金融的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趨勢。中國四維圍繞這一契機,在“四維視界”平臺上線了涉農保險、金融遙感應用模塊,打通農業和金融之間的信息壁壘。
利用衛星遙感、氣象、土地流轉等數據,中國四維搭建了服務于保單核驗、承保查勘、災損定賠、日常監測等功能的平臺,為承保風險管控提供支撐,解決報損不準、不實的問題。
通過金融遙感數據中臺,基于深度學習模型,自動生產耕地提取、作物分類、產量分析、災情評估等信息產品,應用于涉農信貸的貨前準入、授信審批、貸后全生命周期監測等業務場景,全方位保障各方利益。
農業保險模塊農情監測圖
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和創新金融服務等要求,這對于中國四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未來,中國四維將繼續發掘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從“太空視角”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數字農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后記:
四維視界·時空信息服務平臺
四維視界·時空信息服務平臺是以衛星遙感、導航等地理信息大數據為數據底座,集成公司自主開發的多種數據算法,涵蓋時空數據一站式接入、智能分析、可視化應用等功能的軟件平臺。
基于平臺形成的解決方案覆蓋智慧水利、災害應急、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國防等多個行業,為政府綜合治理及國防建設提供綜合分析與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