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官網公布,由卡奧斯COSMOPlat聯合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工業互聯網系統功能架構國際標準IEC PAS 63441《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 for Industral Autornation Applications》通過IEC/TC65(工業測控和自動化)投票,預計在2022年底正式發布。
這一標準的通過,不僅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國際標準空白,更為國內企業和組織參與國際權威標準制定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對自身實踐經驗的沉淀輸出,卡奧斯COSMOPlat已在大規模定制、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6大領域牽頭或參與制訂69項國家標準和8項國際標準,成為全球工業互聯網標準化領域的“中國聲音”。
權威認證 填補行業空白
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并稱為世界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其中,IEC/TC65是智能制造國際標準化的核心技術組織。
據了解,該標準定義了面向工業應用的工業互聯網系統的功能架構和功能模型,展示了端、邊和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之間的模型、結構、活動和交互內容,是工業互聯網領域首個功能架構標準,也是首個IEC 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領域國際標準,填補了這一領域的行業空白。
該標準的通過對于規范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將為行業深入應用和平臺間國際協作提供保障,助力行業有序發展。
四載堅守 終獲全球認可
早在2018年7月,卡奧斯COSMOPlat就代表中國在德國VDE總部IEC/TC65(工業測控和自動化)AHG3“智能制造框架和系統框架特別工作組”第十次會議上正式啟動該標準。
標準啟動后,2018年-2021年,卡奧斯COSMOPlat聯合儀綜所、沈陽工業大學等各生態方組織標準工作組會議10多場,與國內國際專家反復研討標準內容,于21年10月完成標準定稿。
歷經四年,2022年4月1日,在國標委、山東省工信廳、青島市工信局等的指導及海爾集團、儀綜所專家的協力支持下,該IEC標準發起投票。在國際形勢和行業格局變化的背景下,卡奧斯COSMOPlat代表中國贏得了德國、加拿大、韓國、印度、奧地利等15個國家的支持,一次性高票通過,讓世界聽到了工業互聯網標準化領域的“中國聲音”。
自成立以來,承接海爾標準化戰略,卡奧斯COSMOPlat始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對接ISO、IEC、IEEE、UL等國際權威組織,成果覆蓋大規模定制、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6大領域。其中,由卡奧斯COSMOPlat主導的ISO 24644大規模定制價值鏈管理國際標準已通過委員會草案階段(CD)投票,將成為中國主導的首項智能制造模式類國際標準,為我國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和實踐路徑探索提供有益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
實踐支撐 分享最佳經驗
標準引領方向,實踐支撐標準。作為中國最早探索工業互聯網的企業之一,卡奧斯COSMOPlat不僅是國內外標準研制的主要參與者,更是行業標準質量的實踐驗證者。
此次IEC標準能夠成功落地,正是基于卡奧斯COSMOPlat的技術創新能力及行業最佳實踐,是對平臺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標準化和國際化。
基于自身技術探索和賦能實踐,卡奧斯COSMOPlat已四度蟬聯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榜首,在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科技創新領域,聚焦“一體兩翼”的平臺能力(一體:AIoT +數字化創新力;兩翼:全球采購資源配置力,大規模定制的定單賦能力),卡奧斯COSMOPlat沉淀積累“燈塔工廠”經驗,形成和升級工業機理模型、知識圖譜、數字空間、數字孿生體等具體產品,推動工業大數據、數字孿生、5G+工業互聯網等從場景探索走向落地賦能。
在企業端,卡奧斯COSMOPlat與德佑電氣、紐氏達特、伊森新材料、海德威等多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攜手,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紓困;在園區端,平臺賦能青島中德生態園區工業產值提升60%,成功入選工信部試點示范項目;在城市端,卡奧斯COSMOPlat則推動“工賦模式”從青島向蕪湖、德陽等地復制,賦能青島企業3561家,工業產值新增212億元,以工業互聯網帶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隨著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由中國科技企業探索的新模式、新標準正在成為世界科技發展和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啟發。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風口上,通過推動平臺的成功經驗和賦能能力向更多區域和行業延伸,卡奧斯COSMOPlat將為中國在技術創新領域打破國際封鎖、實現全球引領提供新機遇,真正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道路,書寫全球工業轉型的“中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