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什么?一心只想著賺錢的蘋果居然開始送錢了?
在月初的 WWDC 2022 上,蘋果在發布全新的 iOS 16 時還公布了一項全新的服務—— Apple Pay Later,這也是繼 Apple Card、Apple Cash 之后,第三個由蘋果運營的金融服務。
圖源蘋果 WWDC 2022 截圖
簡單地說, Apple Pay Later 是一種幫助用戶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務,也是一種支付方式,只需要通過 " 錢包 " App 付款時選擇這個方式即可,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蘋果所推出的 " 花唄 " 或 " 信用卡 " 功能。不過作為剛剛進入到金融賽道的蘋果,估計在多個方面的建設都尚未完善,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否能夠無條件去信任蘋果呢?
根據蘋果官方表示," 果唄 " 將允許 iPhone 和 Mac 用戶在六周內將付款分為四期進行支付,且無需支付額外的利息和費用,當用戶使用 Apple Pay 購買相關產品時就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分期付款,購買頁面中也會詳細說明個人付款的金額和還款時間,如果用戶需要更久的還款時間,也可以申請延期。
至于額度方面,蘋果表示,在借款給用戶之前會讓蘋果金融有限責任公司(Apple Financing LLC)對用戶進行所謂的 " 軟信用檢查 ",以確保借款人有能力償還這筆債務,最高額度大概會在 1000 美元(折合人民幣 6705 元左右)。
不過于我們熟知的信用卡和花唄等金融服務不同的是,蘋果的這項 Apple Pay Later 并不是通過信用卡進行簽賬消費,而是通過 Apple Pay 直接向高盛等金融機構進行消費貸款。
至于蘋果為何要開通這項業務,原因很簡單,蘋果認為 Apple Pay Later 能夠為其帶來超過 500 億美元的營收。更重要的是這些業務能夠幫助蘋果構建起屬于自己的金融生態,減少對外界的依賴,如果不自己開發這個功能的話,這些業務就要通過其合作方來完成,分到手里的錢自然也沒那么多。
在今年三月,蘋果還收購了一家可以基于公開銀行數據評估信用的金融公司 Credit Kudos,這也被業界視作進入先買后付領域前的準備,用于加強信用審查,不同于 Shein 等電商平臺,蘋果將整個貸款流程牢牢掌握自己手中。
金融服務能顯著增強用戶對蘋果設備的黏性,蘋果深入掌控金融業務的基礎設施,未來可以更快地推出新金融服務吸引用戶,并獲取額外的收入。這樣就可以在不同市場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從而有利于蘋果的銷量。除了上述風控和資金發放等業務,未來蘋果還將開發自己的支付處理系統,最終可能將取代現在的服務提供商 CoreCard。
圖源蘋果官網
考慮到蘋果用戶的基數,Apple Pay Later 的推出可能會對整個消費貸款市場造成不小的影響,比起需要申請、等待審批、綁定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正常消費的信用卡來說,激活后立馬就能使用的 Apple Pay Later 無疑在效率上更容易得到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再加上美國當地有 90% 左右的商家均支持 Apple Pay,在普及率方面蘋果占據極大的先天優勢。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當蘋果在 WWDC 官宣 Apple Pay Later 之后,Affirm(可認為是美國版的花唄)的股價應聲走低,截至當天美股收盤,Affirm 的跌超 5%。
其實蘋果并不是第一家鼓勵用戶去借錢的手機廠商,國內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手機內置了一個可借款的錢包軟件。這里就拿小米的 " 天星金融 " 為例,打開軟件后就能在首頁看到不少有關借款的選項。開通隨星借后,就能完成貸款 / 分期授信,開通小米分期。如果已獲得隨星借授信,同時已開通小米分期,可直接在商城中使用小米分期購物。此外,在【小米商城】、【有品 / 米家商城】App 中購物時,付款頁面選擇【小米分期】支付,按照提示完成授信流程,也可開通小米分期。
雷科技自制圖,禁止侵權
小米的這一流程與 Apple Later Pay 幾乎一致,不過與蘋果不同的是,天星金融更樂意直接 " 借一筆大錢 " 給用戶而并非鼓勵他們使用小米分期服務,至于原因,純粹是因為賺得多。根據相關機構的相關統計顯示,在 2019 年中國 90 后的短期消費貸款超過了 3 萬億,不少放貸的 APP 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至于蘋果,大概率不會模仿國內某些互聯網企業的套路,作為剛剛進入到金融界的它,暫時難以組織足夠的人手去運營更大的金融機構。
說了這么多,這個 " 蘋果花唄 " 跟我們到底有沒有關系呢?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用上呢?在 WWDC 上蘋果表示目前 Apple Pay Later 服務只對美國地區的 iPhone 用戶開放,但考慮到蘋果的全球化戰略,它們的野心肯定不止是美國地區,等到相關服務建設成熟后便會向更多國家推廣它們的金融服務。
圖源蘋果官網截圖
不過呢,我個人認為 Apple Pay Later 想要進入到國內市場與花唄、白條這類金融業務競爭的難度還是比較高的。至于之前國內為何會開放 Apple Pay,因為它們在本質上都僅僅是為銀行提供了一種支付工具,核心的金融服務仍然由銀行負責,而此次的 Apple Pay Later 則完全不同,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的金融服務,想要進入國內需要相應的金融拍照且對其的政策限制也會相應變得更加嚴格,大概率無法通過國內的審批,與我們幾乎沒有關系。
說到底,Apple Pay Later 存在的最大意義是讓降低消費者的消費門檻,讓他們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也能優先考慮蘋果的產品,從而促進蘋果的銷量。但從前文中也能得知,目前 Apple Pay Later 的最高額度也不過 1000 美元,甚至買不起一臺配置較高的 MacBook,這證明它的面向消費群體是一些大學生以及剛剛步入社會的消費者,后續就算會提升額度上限也不會給予太高的額度以免攤上壞賬的情況。
至于國內諸如小米華為 vivo 這些廠商會不會借鑒蘋果推出自己的花唄呢?答案是不行,在國內手機廠商們只能通過像天星金融這類第三方服務機構才能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其實不管是 Apple Pay Later 也好,還是花唄白條也罷,我們對于這類涉及到借錢的服務前一定要先看清其服務條款并明白自己是否有這個需求,切勿為了圖一時的虛榮而掉進了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