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印發通知,組織開展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將進一步圍繞強化梯度培育、加強政策支持、開展精準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動態管理等五個方面加大培育措施。自2011年7月,工信部首次提出“專精特新”概念,2018年末,工信部開展了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旨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再啟動,將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我國重點產業“補鏈強鏈”。“企業上云”為中小型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升級搭建了云梯,賦能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21年“專精特新”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中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工信部共公布了三批“小巨人”企業名單,共4922家“小巨人”企業,其中,東、中、西部的企業分布基本與制造業企業區域分布規律一致。從省市分布來看,浙江省、廣東省和山東省入選的企業最多。

“專精特新”概念立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核心在于增強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發展背景為加快解決 “卡脖子”難題,通過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藍皮書》表示,根據《工業“四基”發展目錄(2016年版)》,專精特新發展方向圍繞《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并著力突破工業“四基”發展瓶頸。

“創新”是專精特新的靈魂。據《藍皮書》統計,從專利數量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量分布最多,均在1萬件以上。

“科技實力”是專精特新的底蘊,面對美國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封鎖和打壓,為加快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上云用云正賦能中小企業培育“專精特新”能力,實現降本增效,為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搭建云梯。“企業上云”可以有效降低企業信息化搭建成本,同時減少運營開支,為中小企業提供靈活穩定的基礎設施資源,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效率,幫助中小企業集中發展業務和創新競爭能力,打造中小企業價值鏈,推動“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
根據《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將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面向“專精特新”政策紅利,國內云計算廠商積極響應企業發展需求,推出專項云服務方案,助推中小企業站上發展風口。今年3月,華為正式發布了針對成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項扶持政策,主要從商業、品牌、技術、產業四大方面入手,幫助其創新發展。京東云發布了專精特新上云專享計劃,助力“小巨人”企業培育發展,并為常州一家3C電子零部件企業打造智能工程,助力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安超云為深圳某制造企業提供“全面上云”的一體化私有云平臺建設,通過構建應用云化IaaS平臺和數據云化的PaaS平臺,使服務器利用率提升了70%-80%,助力制造企業打造創新業務模式,實現數字化轉型。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持續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全國各省市陸續公布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與方向。上云用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將加速數字賦能中小企業,開拓創新能力,提高數字化轉型能力,賦能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