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馬公社
今天黑馬一起床,就看到一個熱搜:蘋果的 5G 芯片研發失敗。

消息來源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這家伙還說高通將繼續成為 2023 年新 iPhone 的 5G 芯片獨家供應商,供應份額為 100%。
折騰了這么久,最后竟然是失敗?
蘋果隱忍對抗高通的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結果蘋果最后放棄掙扎了。

這結局,讓黑馬是意難平。
大家都知道,前幾年的時候,蘋果一直在和高通打架,原因在于高通 5G 專利收費太高,收費方式非常霸道。
如果手機用到了高通的專利,那么高通將以整部手機價格的 5% 收取授權費(可以根據訂單和具體技術降低收費比例),手機價格 400 美元封頂。
以 iPhone 的售價來看,400 美元封頂,那一部 iPhone 也要交 20 美元,折合人民幣 134 元。

在這么高的收價背后,蘋果自然不愿意,于是找到了下家。
這下家名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
對于英特爾的基帶,蘋果可謂是鼎力支持,從 2016 年開始,蘋果在 iPhone 上開始混用英特爾和高通的基帶,甚至在 2018 年的時候,iPhone 全系產品都使用了英特爾的基帶。

換來的結果是什么?
同時期的 iPhone 7 英特爾版本信號比高通版本信號差。
不僅如此,蘋果的 " 始亂終棄 ",還引來了高通的不滿,在全世界范圍內向蘋果發起專利訴訟。
寄予厚望的英特爾,就像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一樣,讓蘋果麻煩不斷,又要面對 iPhone 同型號信號不一致的問題,又要疲于應對高通的訴訟。

于是在 2019 年,蘋果做了一件震驚科技圈的大事——選擇和高通和解。
英特爾扶不起,選擇信號更強的高通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作為一個重視研發的企業,蘋果真的甘心把基帶都放在高通一個籃子上嗎?
在這起事件中,蘋果留了一手。
在和高通和解的同時,蘋果把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業務給收了過來。

既然英特爾不行,那我就自己搞。
而且對于當時的蘋果來說,收購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業務是一筆極為劃算的買賣。
一來,讓自己多了一條后路,減少對高通的依賴,二來這筆收購只花了區區 10 個億的美元。
這筆錢,對于蘋果這樣市值的公司來說,只是一個小錢,但卻換來了蘋果自研基帶從 0 到 1 的變化。
對比給高通的 5G 專利費,也是低得不行。
當時蘋果和高通和解后,高通表示,可以從與蘋果的和解中獲得 45 億 -47 億美元專利費。
10 億美元,算什么?
從此以后,蘋果一邊自研基帶芯片,一邊用高通的基帶芯片,兩頭都不耽誤。

這堪稱是新時代的 " 臥薪嘗膽 "。
蘋果收購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業務后,很多人都在期待著能在 iPhone 上看到蘋果的 5G 基帶。
在當時,也有分析稱蘋果將在 2022 年至 2023 年之間,推出自研的 5G 調制解調器。
也就是說一切順利的話,蘋果將在今年的 iPhone 14 上搭載自家的 5G 基帶。
雖然 5G 基帶這事,難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能,因為在收購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業務之前,英特爾就曾推出過 5G 基帶 XMM 8160,只是一直沒有量產。

這么多年過去了,以蘋果的研發能力,將這個 " 半成品 " 研發出來,這應該可以辦到吧?
沒曾想,今天蘋果 5G 芯片研發失敗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這從側面也可以引證,基帶芯片這事,縱然是蘋果 + 英特爾這樣的組合,研發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誒,說到這,黑馬的感慨又來了。
國內手機廠商中,為數不多能夠研發出基帶芯片的手機廠商日子都不是很好過,中興手機半死不活,華為手機業務在存活線上掙扎。
在感慨之中,又帶有一絲絲欽佩,所幸,他們沒有放棄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投入。
對于國產廠商來說," 放棄 " 的代價遠比蘋果研發 5G 芯片要大。

蘋果研發 5G 芯片失敗,以蘋果的體量,有大把可以提供 5G 基帶芯片的廠商等著供貨給蘋果,蘋果無需擔心買不到 5G 芯片。
國產廠商不同,研發失敗的話,想要獲得 5G 基帶芯片,成本更高,最怕的是就算是付出大的成本,依然買不到。
在這個時代,無論處境如何,自研芯片這事必須要有國產廠商來做,或者說,對于有所追求的大廠來說,增強核心技術都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
你看,今天蘋果研發 5G 芯片失敗,但蘋果會不會停止對 5G 芯片的研發?

蘋果不會,也不敢,就算和高通和解,也是隱患不斷。
在和解期內,高通不會起訴蘋果專利侵權,但和解后呢?就像是蘋果所說的那樣,高通已經起訴過(蘋果)一次,且沒有承諾不會再次起訴。
這也是蘋果一直向法院上訴,要求法官裁定高通之前起訴蘋果侵權的兩項智能手機專利無效的原因。
即便是這樣,蘋果的訴求也被駁回了,理由是與高通和解后沒資格再起訴。

對于蘋果這樣的廠商來說皆是如此,那國產廠商呢?真打算一直寄人籬下嗎?
高通和蘋果的是非非,也足以說明了一件事:
錢可以買來很多的東西,但沒有技術,也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