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眾達是上市公司博眾精工與崇州市工業投資集團合資企業,成立于2021年,主要為客戶配套智能制造裝備解決方案。公司依托總部博眾精工在自動化設備、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領域二十年的技術積累,結合自有的軟件開發平臺為客戶提供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2022年5月,四川眾達80余位員工正式搬入位于成都崇州智能應用產業園的新廠區,在此期間,歷經連月的努力,公司現已順利進入富士康、聞泰、裕同、領益等行業領先企業供應商序列。

圖1:四川眾達新廠區西南戰略最優解
2020年10月,中共政治局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后的又一重要區域布局。成都作為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城市,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級,連續五年位居“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連續六年位居“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榜首。
2021年5月,博眾精工管理層董浩、韓杰首次來到四川成都,在詳細考察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后,決定將博眾精工西南戰略的第一站選在成都崇州。“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有305家,總人口超2000萬,人才總量位居全國第四、西部地區第一,我們的客戶富士康、捷普、京東方等在成都附近都有布局,是一個產業鏈比較完整和成熟的地方,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四川眾達總經理周勇說道。
不僅如此,博眾精工在投資調研中發現,成都的產業涉及領域廣泛,卻唯獨缺少優質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自動化設備是制造業鍛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更是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產業,許多企業不得不與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東部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聯系。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和制造與其他產品不同,需要對企業現場作業環境、工序環節、制造細節非常了解,距離上的阻隔常常導致雙方合作面臨著需求溝通不到位、反饋效率低下、成本較高等不利影響。博眾精工的主動靠攏,對西南片區客戶而言,可謂一場“及時雨”。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之對設備制造產業的迫切需求,博眾精工與成都的牽手順理成章,更是提速建設成渝雙經濟圈的最優解。

圖2:四川眾達新廠區聚力同心 攻堅克難
速度就是時間,就是效益。
2021年9月底,四川眾達工商注冊完成。在一間簡單的臨時辦公場所里,團隊的第一批先行者成功組建。他們大都來自博眾精工蘇州總部,是從各項目組中精挑細選的能兵強將。從0到1的建設是個漫長的過程,但對于“先遣部隊”而言,能夠以最快速度融入當地產業圈,是博眾精工在西南戰略布局的一道關鍵命題。
“作為一個新進入者,業務的開拓是第一道難關。”周勇說道。初來乍到的四川眾達一邊快速籌劃著新廠區的建設和裝修,一邊派出業務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建立與客戶的聯系。為了獲得客戶的認可,四川眾達業務人員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傾聽并分析總結客戶的痛點,再認真識別自身的優勢,尋求雙方的高度適配。“當前的四川眾達是一家小而精的公司,我們要根據自身的能力現況尋找最合適的成長土壤,才能讓博眾精工的品牌影響力在西南地區穩步的建立起來。”
由于與總部相隔近2000公里,總部的支持很難做到非常及時和全面。臨時的辦公場所沒有空調,冬天的成都又非常冷,但為了盡快拓展業務,“先遣部隊”不懼寒冷,任勞任怨。有位工程師工作了一天,等到設計完圖紙,才發現自己的腿凍麻了,緩了好久才站起來。“新廠房的建設刻不容緩,但公司還沒開始正式營業,我們也要在成本上能省則省。”周勇說道。為了盡快完成新廠房的裝修工作,該項目的負責人田衛平與總部和供應商展開了持續5個月的多輪討論,要簡單大氣又要盡量壓降費用,在這個問題上,他們要的是魚和熊掌的兼得。“為了最大化降低裝修成本,很多東西我們自己去置辦,部分簡單的設計也依托總部的資源。”田衛平表示。
隨著企業在成都的聲譽慢慢打開,人員數量也不斷增長。當前,四川眾達一半以上的員工為四川本地人,供應商也多在四川本地。蘇州與成都兩地的文化差異在具體的工作執行中逐步被放大。成都是天府之國、休閑之都,而蘇州制造以快速響應、高效執行聞名于世。兩種工作模式,兩種價值理念,無形中給雙方的合作帶來了壓力。“有差異不怕,只要目標是一致的,剩下的就是雙向的奔赴。”周勇強調。在總經理辦公室里,有一套茶桌。“我平時不喝茶,但四川的客戶和供應商都很喜歡喝茶,我們要入鄉隨俗。”周勇帶領著團隊主動融入成都的文化和氛圍,盡可能的縮小與員工、客戶、供應商的心理距離。與此同時,博眾精工總部也陸續安排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品牌中心等人員來到成都進行宣講和培訓,幫助四川眾達的員工們快速熟悉公司企業文化和管理體系,提升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圖3:四川眾達管理團隊業務聚焦 專注專業
伴隨數字經濟的到來,中國制造業從大到強的升級有了更為具象的路徑,自動化、智能化理念也將在未來改變更多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方式。作為國內領先的自動化設備研發與制造商,近年來,博眾精工依據國家產業發展路線逐步展開業務聚焦,退出日化、家電等行業,在穩健發展消費類電子業務的同時,進一步開拓新能源領域,探索半導體高端裝備領域,并在關鍵零部件方面持續發力,形成當前“一體多翼”的戰略圖景。
四川眾達作為博眾精工子公司,一方面憑借地理優勢承接部分總部項目,更重要的任務,是在西南片區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我們主要的大客戶距離公司車程只有15分鐘,去拜訪昆明的客戶從起飛到落地只要1小時。成都周邊,不僅有家具、包裝、信息電子等較為傳統的制造業,儲能、動力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醫療器械類頭部企業也都有布局,這些都是自動化設備的潛在客戶,可以說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周勇興奮地說道。
無限的市場機會并沒有讓周勇的團隊失去方向,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實力是在細分市場中做深,而非追求業務領域的全面開花。目前,四川眾達基本制定以專機、標機為主營業務,逐步降低非標自動化比例的業務結構定位,并安排幾十位業務人員全方位調研西南片區的產業情況,明確聚焦領域。
作為一家新興企業,當前的四川眾達在規模、資歷與資源上還存在不小的挑戰,在技術創新、研發實力、管理提升方面還需要總部更大的支撐。“我們已做好短期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并計劃2023年能夠真正實現獨立開拓,打響博眾精工西南布局的第一槍。”周勇十足的信心來源于年度目標的有序推進:打入目標客戶供應鏈,營業額的穩步提升,逐漸開闊的西南業務格局,漸入佳境的團隊氛圍。從各方面,四川眾達都如一朵向陽而開的向日葵,帶著辛勤的甘霖和枝葉供給的養分,不斷向上生長,為博眾精工未來的發展藍圖繪制更廣袤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