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社交無疑是互聯網行業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并且一直以來也吸引了無數巨頭參與其中。在國內市場,阿里、百度、字節跳動等等大廠,千方百計地試圖撬動騰訊的 " 社交帝國 ",而在海外,微軟方面更是二十年初心不改,一直在為進軍社交領域做著各種努力。
繼去年嘗試以超過 10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游戲聊天社區 Discord 未果后,在今年的 Inspire 活動上,微軟方面發布了一款名為 Viva Engage 的應用,并將其稱之為一個數字社區、對話和自我表達工具的社交應用。
Viva Engage 作為 Microsoft Viva 遠程辦公平臺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工作場所中幫助建立社群和聯系,而無論用戶是遠程、還是在辦公室里。這款應用將讓使用者創建和在其動態消息中發布內容,與社交網絡應用 Facebook 與 Instagram 所提供的功能類似。此外,每位用戶都擁有屬于自己的 Storylines(故事線),可將所發布的內容展示給微軟旗下 Viva Connections、Outlook、Teams 和 Yammer 的其他用戶。
如果你是一位 Facebook 的深度用戶就不難發現,Viva Engage 不僅頗有 Facebook 的色彩,其 Storylines 這個功能幾乎就是 Facebook 的 news feed(動態消息),并且同樣以對話帖子、視頻、圖像等作為特色。更不用說,Viva Engage 的 UI 設計更是幾乎與 Facebook 像是一個模子里倒出的。
當然,Viva Engage 與 Facebook 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是一個面向所有人的社交網絡,而前者則是基于 Microsoft Viva、面向工作場景的特化產品。
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相當多企業在初期選擇了遠程辦公,但隨后都陸續走向了混合辦公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企業內部的不同團隊提供一個交流的舞臺,無疑就是 Viva Engage 的定位。
不得不說,在 2012 年花費 85 億美元收購企業社會化網絡服務 Yammer,以及在 2016 年以 262 億美元收購職業社交網絡 LinkedIn 后,微軟方面終于在職場社交領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無疑是微軟過去二十余年間在社交領域不斷嘗試的真實寫照。事實上,微軟進入社交領域與騰訊幾乎是同步的,早在 1999 年時騰訊推出了 QQ、微軟方面則發布了 MSN Messenger。作為當年全球即時通訊軟件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頂著微軟招牌的 MSN Messenger 推出僅 6 天就收獲了多達 70 萬用戶,兩年后到這一數字則飆升至 3000 萬,但微軟在這一領域的高光也就到此為止了。
在 2005 年 Facebook 橫空出世后,社交網絡的概念大行其道,微軟則推出了能夠分享照片、音樂及博客的 SNS 服務 Wallop。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Twitter、Instagram 的出現再度變革了社交賽道的玩法,微軟也順勢在 2012 年帶來了 FUSE 實驗室旗下融合社交網絡和搜索概念的 Socl。不過微軟親自下場做出社交的嘗試,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
在 2013 年,微軟的這類產品進入了全線潰敗階段,且不提因為邀請制而無人問津的 Wallop,即便曾經名噪一時的 MSN 也在這一年被關閉,Socl 更是因為缺乏足夠吸引用戶的特色而被放棄。
而對于微軟自己做不成社交的原因,外界則一致認為是大公司病所致。由于在 PC 時代 Windows 生態的空前成功,社交幾乎從未成為微軟的核心業務,要不然 MSN 也不會被詬病更新緩慢、功能匱乏了。
有觀點認為,微軟當初對待社交賽道的態度,其實與數年前國內互聯網巨頭對于新賽道的團隊一樣,打的主意都是內部組建團隊嘗試,無論能不能做成、嘗試都是必須試的,但用近乎 " 玩票 " 的心態去挑戰 Facebook 安身立命的產品,顯然能成功就怪了。同理,在產品形態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阿里方面在社交領域的嘗試也都被騰訊一一化解。
既然自己做社交沒戲,認為 " 造不如買 " 的微軟在先后買下 Yammer 與 LinkedIn 后。2020 年 TikTok 在美國面臨被強制出售的危機時,微軟方面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表示有意收購其相關業務,隨后在 2021 年又被曝出正計劃以超過 10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游戲聊天社交平臺 Discord。并且如今的事實已經證明,Yammer 和 LinkedIn 反而鑄就了微軟目前在企業服務領域的強勢地位。
然而,微軟自己做不成社交的深層次原因,或許是其本質上是家軟件公司、而非互聯網企業,講求的是技術優先和服務整合、并非以消費場景為導向,所以這也注定了微軟面向消費級市場的應用都顯得 " 不那么好用 "。事實上不僅僅是社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方面在搜索、移動操作系統上也沒能競爭過谷歌和蘋果。
隨著個人電腦的式微以及移動時代成為 " 局外人 ",微軟盡管在抓住了云計算,但單純依賴這一業務顯然是不夠的,畢竟 CEO Satya Nadella 的終極目標是將微軟打造成了云與生產力服務提供商。而 Viva Engage 就是一個為微軟企業服務戰略提供支撐的產品,但掰著手指頭就能算出,微軟在企業服務市場所布局的產品一點都不少。
當初在收購 LinkedIn 時,許多業內人士視其為串聯微軟企業服務產品的 " 線索 ",但結果確實在職場社交領域表現出色的 LinkedIn 并沒有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如今的 Viva Engage 反而更像是微軟推出的新 " 內容中臺 ",并試圖以其為樞紐,將用戶無縫銜接到 Outlook、Teams、Yammer 等產品。
在前有 Facebook、Instagram,后有 TikTok 的情況下,微軟結合自身優勢做一個企業版的 "Facebook",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能這次微軟的社交夢終于能實現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