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屆SmartProp智慧地產品質力峰會在深圳舉辦。WakeData惟客數據產品總監曹威受邀出席大會,以“聚焦客戶經營,以數據驅動營銷效率革命”為主題,嘗試從市場、渠道、營銷3個方面,還原行業底層邏輯,分享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去渠道化”、突破營銷的低效陷阱,實現企業的營收增長。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好,非常榮幸能夠與各位大咖進行交流、分享。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調控政策的實施,諸多民營房企陸續暴雷,到今天剛好過去一周年。站在行業從業者的角度,我們做了一些反思,嘗試去還原一些行業的底層邏輯。
市場篇: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房企:產能過剩、債務危機、史上最嚴調控導致諸多房企暴雷
當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著什么?我們從房企一側來看,產能過剩、債務危機、調控政策已導致諸多民營房企暴雷。從典型房企的去化周期來看:
所以,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行業“雷聲震天”,開發商集體縮表,停止拿地,降薪裁員自保。
外部融資受阻,以至于提速、回款成為了房企的剛性需求。
雖然今年以來政府開始救市,調控放開,金融管制寬松,但由于市場預期不足、刺激不夠,導致見效甚微,政策調控見效也需要時間。
那么當下房企對銷售速度的需求到底有多剛?銷售速度=生死較量。銷售回款加速,則有希望活下去,銷售回款停滯,則直接暴雷。那么在銷售側帶來的結果就是,房企甘愿被渠道綁架,只要渠道能夠保證去化,活下去,活到下一輪周期比什么都重要。
客戶:購買信心受挫,進入報復性觀望階段
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各地市場進入調整期,樓市逐漸從熱市走向淡市,客戶“信心受挫”,“房價真的還會漲嗎?”,停止追漲;
淡市下,成交大量萎縮,開發商暗自降價促銷,各種促銷手段頻頻亮相,各地開始出臺限跌政策,穩房價,客戶“開始觀望”,“到底該不該買房呢?”;
緊接著媒體大肆宣揚,唱衰行業,開發商資金緊張,引發流動性危機,市場逐步走向下行周期,客戶開始“報復性觀望”,對樓市表現為信心不足,預期不足,市場進入長期調整期。
我們似乎迎來了房地產的“喪”時期,此時此刻,對房地產市場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渠道篇:平臺“脅迫”案場,推高傭金價格
從營銷側來看,渠道綁架導致房企利潤逐年降低
利潤是當下最為焦慮的一件事情,很多近幾年拿地的開發商,不僅不賺錢,甚至賠錢在做買賣。
從下圖可以看出,房企的凈利潤已降至7%-10%,第三方渠道傭金的成本約為3%-5%,利潤的一半貢獻給了渠道。除了高周轉、高杠桿帶來的資金成本之外,在營銷端,營銷成本逐年上升,渠道綁架是導致利潤進一步被蠶食的主要原因。
渠道成本高企倒逼開發商進行數字化轉型。未來地產企業會加速發力自建數字化營銷,突破第三方渠道高企的傭金成本。
渠道是如何成為莊家的?
1998-2010年,新房交易的1.0時代,案場成交自然到訪占比30%,通過廣告、紙媒渠道過來的客戶成交占比70%。1.0時代是供小于求的賣方市場,主要以廣告吸引客戶流量;到了2.0時代,從2011年至2017年,案場成交自然到訪占比30%,通過廣告、紙媒渠道過來的客戶成交占比30%,渠道占比40%。2.0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解構了傳統媒體,廣告公司開始消失,案場獲客途徑變得多樣。
以房多多為代表分銷平臺誕生,開始整合三級市場渠道,渠道通過分銷平臺將客戶賣給售樓處。此時經紀門店還處于弱勢,門店是碎片化分散的,尚未形成平臺戰斗力,無議價權。莊家是開發商,開發商掌控渠道定價權。
到了3.0時代,自然到訪的成交已不足20%,通過渠道成交的占比則高達80%,3.0時代,是渠道為王的時代。貝殼強勢壟斷渠道,通過平臺數字化整合三級市場門店,形成壟斷店,迅速擴大市占率,3.0時代莊家是貝殼,貝殼掌控了渠道定價權。
是誰在推高傭金價格?
從2012年至2021年,新房渠道傭金的價格逐年上漲,增速驚人,在2021年達到恐怖的4%,這只是平均水平,部分遠郊盤市場甚至達到了8%,有的甚至15%,而全國二手房平均傭金只有1.6%,兩者相差兩倍以上,是渠道推高了傭金價格嗎?
其實不然,單個經紀門店對案場是沒有所謂的話語權的,手頭掌握的客戶就那么多,根本無法對案場形成綁架。只有當渠道門店通過渠道平臺整合形成平臺之后,手頭掌握的客戶資源便足以與案場抗衡,反向脅迫案場,推高傭金價格。
營銷篇:突破營銷低效陷阱,奪回話語權
惟客對地產數字化營銷發展趨勢預判
趨勢1:去渠道化,我們在此可以大膽的對未來做一些趨勢預測,當開發商回過神來要干的事就是它。
去渠道化,并不是說不讓經紀人賣新房,而是去渠道平臺,解綁渠道,掌控傭金的自主定價權,降低分銷成本。那么渠道分銷數字化將會是未來房企主要發力的方向,房企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分銷體系。
趨勢2:建設企業級私域,存量爭奪階段,當外部流量不夠用時,通過建立企業級私域流量池,構建精細化客戶運營體系,實現流量的循環復用。
趨勢3:爭奪線上流量,進一步去平臺/中心化,解除線上流量平臺的綁架,建立房企自己的線上流量陣地,深度運營,構建長期低成本獲客渠道。
房地產營銷的經典業務模型
這是房地產營銷的經典業務模型,地產的營銷就是做開發商和客戶之間的需求匹配,營銷的最終目的是撮合交易。
早期的地產營銷是以案場為中心,隨著外部渠道市場的崛起,逐步形成了內場與外場,內場基本靠自銷或者代理,外場主要靠渠道。內外場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外場注重客戶資源的獲取,把客戶帶到案場,但外場只是解決了把客戶帶到案場的路徑問題,并沒有解決客戶的轉化的問題;內場因為是以坐銷為主,其機動性不如外場,內場注重銷售轉化,逼定客戶。
外場渠道天生就是數字化平臺,如以58安居客為代表的信息平臺,以向案場售賣端口流量模式為主;如以貝殼為代表的交易平臺,不僅自建流量平臺,同時提供線下閉環交易服務,以交易完成后收取傭金模式為主。
同時,因為外場強勢崛起,掌控了客源,已經對內場形成了巨大壓力,內場幾乎成了通道業務。渠道因此凌駕于案場之上,對開發商的銷售端形成了綁架的局面,而開發商要想突破渠道綁架的局面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通過自渠數字化,強化自渠、解綁渠道,如自建流量平臺、全民營銷、行銷等。
為什么房地產行業的營銷這么難?
以消費行業和地產行業對比為例,客戶決策周期及決策鏈路的長短成為了互聯網切入難易的關鍵。消費行業供求網絡集中,行業容易被標準化,互聯網容易切入,并且已經完成平臺化,形成了壟斷的局面。
而地產恰恰相反,低頻高額,客戶決策周期長,且需求非標,需要高度依賴線下服務,供求網絡分散,導致交易的效率極低,特征與消費行業剛好相反,是還未被互聯網完全改造的行業。
我們再以新房和二手房市場進行對比,新房是典型的B2C的業務,供給相對集中,以樓盤的形式成批量向市場推售,但需求側極度分散,客戶均勻分散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新房的交易服務模式是單邊代理,賣方付費,所有的營銷機構代表的是賣方利益,不代表買方利益。
二手房是典型的C2C業務,供給分散,房源和客戶都是均勻地分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交易模式屬于雙邊代理,經紀機構既不代表買方利益,也不代表賣方利益,只代表自己的利益,會出現假房源、吃差價、交易過程不透明。因此二手房的交易其實比新房更難。
營銷核心面對的是客戶,那客戶究竟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首先房產是大額交易,客戶一生之中購買頻次極低,只有1-2次,因此客戶在購買時是謹慎的,同時因為超低頻次,客戶幾乎不懂房產交易的專業知識,表現出小白特征,因為市場波動,不知道房價何時漲、何時跌,生怕自己買錯,因此非常彷徨。
結合惟客過去在地產營銷數字化的實踐,從一個典型購房客戶的活躍曲線來看,客戶沒有出現購房需求的時候,表現得異常沉寂,此時案場做任何營銷都無法喚醒;客戶只有在出現購房需求時,會表現的極度活躍,經過3~5個月的周期,完成成交后又歸于沉寂,此時案場再做任何營銷也無法喚醒客戶,這是客戶一側的典型特征。
通過一個核心公式,(新房成交量+二手房成交量)/城市常駐人口總量 = 1%,我們可以得出,單位時間內一個城市的購房群體只占本地人口總量的1%左右。
我們以深圳市場為例,2021年深圳新房共計成交5.5萬套,在售樓盤不超過100個,5.5萬套成交意味著同期找房的客戶不超過10萬人。
深圳是一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城市,從2000萬人中找到這有購房需求的10萬人,營銷無異于大海撈針,區別只在于有的案場是富撈,有錢,可以動用各種營銷手段和渠道;有的案場營銷經費不足,就只能做自己能做的渠道,而市場的供需反轉,存量客戶的進一步減少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營銷的低效性。
傳統營銷的數字化轉型,就是通過數字化工具突破營銷的低效陷阱
過去營銷數字化被神化,認為數字化無所不能,其實數字化只是新技術、新工具,傳統營銷的數字化轉型就是通過數字化工具突破營銷的低效陷阱,數字化只能給營銷帶來效率層面的革命。
我們認為營銷效率的革命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
惟客數字化營銷"循環理論",讓客戶資產成為企業的可再生能源
基于在營銷數字化上的深度實踐,惟客提出了一套數字化營銷循環理論。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客戶掌握主動權和一票否決權,意味著轉化更難;從增量紅利到爭奪存量客戶,開發商之間的競爭就是零和博弈,搶到客戶才能活下去,意味著獲取客戶更難;從市場紅利驅動到效率驅動,經營模式的轉變意味著開發商的管理轉型將更難。
地產行業找客戶天然就面臨兩個難點,即客群最少、成本最高。惟客提出的循環理論就是通過構建企業的私域流量池,打造流量循環復用體系,實現客戶資產的循環復用。
在流量獲取側,即入水口,通過廣告投放平臺+在線售樓+內容+渠道分銷+全民營銷+行銷等全渠獲客工具的數字化放大入水口;然后是構建蓄水池,通過企微SCRM+移動案場統一收口,將客戶沉淀到蓄水池,對潛客進行持續轉化;之后通過持續運營、再挖掘的方式實現水循環,即以CDP+MA為基礎對客戶進行精細化運營,實現客戶的循環復用。
循環理論的核心是開源+截流,開源即放大流量、提升轉化,截流即實現流量的循環復用,減少流量的損耗。
惟客云高效營銷模型:以數據驅動營銷效率革命
基于循環理論,惟客提出一套地產數字化營銷的高效營銷模型,即以數據驅動營銷效率革命,并已落地到數字化產品矩陣,運用到實踐中。
通過數字化工具對全渠道進行覆蓋,包括廣告投放,在線售樓、渠道分銷、行銷自拓、全民營銷等,以大會員為橋梁,拉通地產企業內部其他業態的客戶資產,通過精準營銷的手段觸達客戶,并通過企微SCRM對全渠客戶進行統一收口,沉淀到私域流量池。
然后,通過對客戶分層聚焦,自動化營銷手段,聚焦高意向客戶,對潛客進行持續性培育,轉化成交,然后以CDP平臺為底座,對可客戶進行持續性的精細化運營,實現對客戶資產的循環復用。
惟客云地產數字化營銷平臺具備哪些優勢?
首先我們來看地產營銷數字化產品發展階段及特征。
第一代:數字化產品是ERP,在數字1.0的時代,ERP解決了企業管理在線化,解決了企業資源協同的問題,其代表性的產品包括WMS、ERP、MES等,此時企業客戶只能被簡單分類廣普式運營;
第二代:營銷工具型產品,進入數字2.0時代,營銷工具實現了企業生產作業工具的線上化,管理線上化及業務全流程的線上化,其代表性的產品包括企業的APP、公眾號、小程序等,此時客戶能夠被標簽分類,做一些精細化的運營;
第三代:數據賦能型的產品,因為第一、第二代產品的大量使用,產生了大量數據,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并運用到業務中,代表性產品包括CDP、數據中臺、AI大數據應用等。此時客戶的標簽和特征已經多到無法通過簡單的技術和人力去識別,只能通過機器識別,通過特征工程來進行識別。客戶在這一階段能夠被個性化、智能化地運營。
而惟客2.0則是前面第二代+第三代的All in one,即數據智能底座+營銷工具賦能。
最后,我想簡單介紹下惟客。惟客在地產板塊已和多家頭部房企建立合作,Top10房企覆蓋7家,在地產開發市場擁有碧桂園、保利地產、越秀地產、招商蛇口等合作品牌;在后房地產開發市場,如商業、文旅、物業、養老等,擁有碧桂園、印力、民發、華僑城等著名合作品牌,惟客數字化客戶經營系統有著豐富的落地實踐經驗,并獲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可。
“數據”是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大核心生產要素,數據資產是企業未來的“新能源”。惟客數據愿意攜手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生態,以數據驅動營銷效率革命,讓客戶資產成為企業的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