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盡圖,英文是 Burn down Chart, 由“Scrum 之父”Ken Schwaber創建,并首次對它進行了描述,因此也被認為是燃盡圖的發明者。從最早期,燃盡圖定位是為Scrum團隊提供一個可以幫助他們繪制項目進度圖的簡單工具,隨著燃盡圖在Scrum社區越來越受歡迎,它開始運用于scrum之外的其他領域,成為管理者控制項目進度的有用工具。
燃盡圖的燃盡,表示隨著工作項的逐漸完成,整體工作任務像燃燒的灰燼一樣,逐漸燒盡至0,是工作量完成進度的可視化展現。燃盡圖由橫軸和縱軸組成,隨著剩余工作的逐漸完成,圖表由一條向下的曲線,直到下降至0。橫軸是項目從實施到結束的日期,縱軸是工作項數量。
于管理者而言,通過查看一段時間以內的迭代完成情況,當看到“實際剩余工作”的曲線忽高忽低,則能發現迭代開始實施后,新加入多少工作項或減少多少工作項,進一步能查出來新增和減少工作項的原因,從而判斷項目是否有風險,是否需要及時調整,項目在截止日的交付是否有保障,通過燃盡圖一目了然,幫助管理者及時做決策。與此同時,管理者通過一個燃盡圖能判斷此團隊和個人的工作量和項目的完成度,實際工作情況與理想的規劃有多大偏差。

(圖片來源網絡)
在敏捷開發類的項目管理中,燃盡圖又得到了更多可以施展的空間,從簡單的任務完成估算,到在項目中,進行觀測和考核,來看到項目組成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對應的工作量,燃盡圖也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
在國內外眾多的項目管理工具中,也經常見到燃盡圖的身影,例如 Jira的Agile組件中的Report,即是把燃盡圖作為管理研發類項目的一個常用工具,國內的項目管理軟件UniPro也可以在儀表盤內,通過選擇項目、查看類型、工作項類型、時間精度等,自動生成燃盡圖,它的特點是補充甘特圖無法捕捉項目進度執行的流動性的缺失,為員工和管理者帶來團隊或個人項目進度實施情況的直觀展現,從而幫助識別問題,并改善團隊和個人的執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