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首屆CCF量子計算大會上,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QUANTA團隊攜手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量子計算云平臺(以下簡稱“量子創新院云平臺”)開設了一堂量子計算機編程課,以期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加入量子計算領域,推動國內相關人才培養,加速產業生態建設。

量子計算作為一項有望為人類社會帶來顛覆性改變的技術,早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之一。而量子程序設計語言作為程序員描述量子應用、控制硬件的接口,是構建未來量子計算應用生態的基石,對于我國量子計算產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在本次量子計算編程課中,國防科大助理研究員付祥與“祖沖之號”團隊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梁福田,介紹了量子計算基本原理、算法以及利用量子軟件語言Quingo (青果)在本地及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的編寫方法等,并帶領大家了解了課程所依托的“量子創新院云平臺”,以及Quingo、QCIS指令集等。
“量子創新院云平臺”是國內首個量子計算云平臺。2021年,該平臺升級接入了12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成為當時國內量子比特數目最多的真實量子計算云平臺,并先后部署了“祖沖之二號”同款匯編語言——QCIS指令集,以及由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QUANTA團隊開發的Quingo、由中科院軟件所等開發的isQ-Core兩款軟件語言,用戶數進一步攀升。

此次大會上,梁福田向記者透露,其所在團隊正在建設一臺全新的“多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并有望接入“量子創新院云平臺”,面向公眾開放。而隨著量子計算云平臺能力不斷提升,團隊還將開發更為全面、專業的課程,以滿足量子計算行業及人才培養的需要。
目前,除了“量子創新院云平臺”、國防科大等,國外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IBM等同樣推出了量子計算編程課或教材。據量子科技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雖已有科研院所及企業積極投入到量子算計軟件工程領域,但整體仍落后于歐美,需要各界加強合作交流、開源互通,共同推動生態環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