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國飯店協會、濟南市商務部門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魯菜美食文化節”在濟南召開。中國飯店協會、山東省商務部門、濟南市政府、山東省飯店協會、濟南市飯店業協會、濟南市老字號協會等相關政府領導、負責人,省、市知名餐飲企業代表等出席了此次會議。
嘩啦啦作為連鎖數字化數字化一站式閉環解決方案服務商,也受邀參加了此次盛會。嘩啦啦濟南分公司總經理衣海波在會上做了《魯菜變革,數智破局》的主題分享。
分享中,他指出當下魯菜正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1、魯菜消費人群趨向年輕化、價格趨向親民化
嘩啦啦大數據顯示,在魯菜消費客群中,Z世代人群已由2020年的15.34%提升至18.76%。
同時,魯菜價格也在向“親民”靠攏,嘩啦啦大數據顯示,對比2019年,2022年人均消費區間在40-80元、80-120元的門店數量呈上升趨勢,人均消費在120-200元、2000元以上的呈現下降趨勢。
2、預制菜逐步滲透,魯菜在“成本”與“鍋氣”之間找平衡
嘩啦啦大數據顯示,魯菜銷量TOP10菜品中,有8道菜都已經有了預制菜的滲透,其中排名前五的菜品,預制菜的滲透率均超過了10%。因此,面對預制菜的逐漸滲透,魯菜在尋找降本增效的同時,也應考慮到“成本”與“鍋氣”的平衡。
3、越來越多魯菜品牌注重供應鏈管理能力
企查查數據顯示,對比2019年,餐飲供應鏈企業新增近16倍,可見供應鏈能力的強化正在成為餐飲企業的競爭焦點。在此背景下,魯菜品牌餐飲企業也在關注自身供應鏈能力的提升。嘩啦啦大數據顯示,采用總部中央集采供應鏈模式的魯菜品牌占比逐年攀升,目前已達50%以上。
4,“泛魯菜”崛起,魯菜向“無界經營”邁進
具備魯菜基因和魯菜元素的“泛魯菜”崛起,是如今魯菜品牌變革的重要現象。比如以烤鴨和鹵味為主要產品的社區零售品牌“饞鴨記”、山東傳奇快餐品牌“包子客”都是典型代表。“泛魯菜”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品類融合,以萃華樓小菜館為例,賣中餐的同時還賣西式餐點等,目前已經是北京最負盛名的魯菜品牌。
其次,嘩啦啦大數據也顯示,魯菜品牌平均營業時長從2019年到2022年,呈現逐年延長趨勢,已由2009年的11.43小時延長至2022年的13.45小時。
嘩啦啦大數據顯示,從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近一年來外賣營收占比在逐漸提高,魯菜品牌營收方式向多元化靠攏,“堂食+外賣”雙主場時代即將到來,部分品牌如閆府私房菜也在試水預制菜零售。
從凱瑞集團通過“烤鴨接龍”活動,實現日均回流資金近百萬,饞鴨記通過小程序+直播+企業微信+儲值營銷,實現月訂單量同比新增308%,可以看到魯菜的品牌營銷方式,不斷突破常規界限,呈現多元化營銷趨勢。
無論是品類融合,還是全時段經營、營收方式和營銷方式的多元化,都展現了魯菜經營正在向“無界”經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