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幾乎每個月我們都新增1500名員工。可見,中國軟件業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中軟國際高級副總裁、CDO熊勇在2022全球商業創新大會上介紹說,“中軟國際現在有9萬多名員工,我們非常有信心再經過幾年的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超過30萬名員工的企業。”

中軟國際高級副總裁、CDO熊勇
眾所周知,中軟國際是中國最大的程序員“選、育、用、留”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同時中軟國際還曾參與六個 “十二金”工程(金審、金農、金質、金保、金宏、金卡)的信息化建設。兩類重要業務將中軟國際的人力資源管理分成了兩大板塊,一塊是人力資源供應鏈,強調精益管理;另一塊是通常意義上的人力資源,強調人才進階。
2021年9月,中軟國際與用友達成戰略合作,成為用友生態體系的鉆石級合作伙伴,成立了“中軟國際-用友聯合交付中心”;同時,中軟國際采購了用友BIP人力云進行人力資源全領域數智化重構,推動自身人力資源數智化轉型。
人力資源系統也是生產系統
“中軟國際同時運行的各類項目有2000多個,一年有上萬個項目。”熊勇介紹說,“如果我們沒有一套數智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來支撐,怎樣給這些員工進行排產?如果員工在做一個項目時,不提前給他規劃下一個項目,會造成人力資源的閑置,所以需要人力資源系統來幫助我們做精益管理。”
這就說明中軟國際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生產系統。借助系統,中軟國際對每名員工進行畫像和編碼,同時對每一項軟件開發業務需求也進行精準的描述,目的是將兩者進行有效匹配。當然軟件開發和流程制造不同——流程制造的生產配件100%匹配,而軟件開發有可能需求來了,但在資源池里找不到相應的人,這時候就需要找到最接近的是誰,他還缺哪些能力,如何通過差異化培訓,對他進行提升。
過去十年,中軟國際營收保持30%復合增長——2020年營業收入141億,2021年184億,今年預計突破220億,現有員工9萬人。據了解,印度的軟件服務公司塔塔TATA員工近60萬人,印孚瑟斯Infosys 則有33萬人。對比之下,中軟國際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和基礎軟件越來越重視、中國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從探索到落地,中國軟件產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下一個十年。
中軟國際想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一個重要的支撐就是具備精益管理能力的人力資源數智化管理平臺。
“今年中軟國際主要圍繞八個方面開展數字化工作,其中包括加強人才戰略規劃、加強人才標準建設、強化激勵機制、加強干部管理與培養、搭建員工職業發展通道以及推進數字人力系統的建設。”熊勇介紹說,“中軟國際的人力資源數智化系統,核心是‘一庫三中心’的管理理念。即人才標簽庫、人才共享中心、人才供應鏈中心和人才發展中心。”
為什么選擇用友BIP?
“云化以后,原來的系統在硬件方面的孤島問題解決了。”熊勇提到,“原來我們在信息化階段沉淀了很多數據,但由于這些數據可能存儲在不同的硬件平臺上,也可能搭建在不同的系統上,比如說人力系統、財務系統、運營營銷等這些系統的數據標準、數據的質量不統一,所以數據難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而今,國家把加大力度推動數字化轉型放到了下一步重點工作里,這有兩個前提:一是云化解決硬件孤島,二是打通系統數據,再進行有效的數據治理,保障數據質量,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進行統籌的綜合分析。
實際上,用友BIP 3的核心就是解決第二個前提條件——所謂社會化商業創新平臺的核心就是要讓大型企業打通內部運營管理與外部創新整體解決方案,滿足企業根據應用場景自由組合,在底層數據、技術和業務等三大平臺的PaaS支撐下,形成微服務集群。
據了解,用友BIP中的云服務都是打通的。比如,通過數據中臺、智能中臺的融合,就能進行企業人力資源分析。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可以通過友空間的溝通內容,或者其它云服務系統中的大數據,來完善人才畫像。用友BIP甚至專門研發了離職預測分析的產品,幫助企業留住核心人才、降低企業招聘成本。
實際上,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一是構建業務能力,二是構建組織能力。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的組織管理完全不一樣,比如組織到了成長期的時候,可能需要異地建廠并進行異地管理,包括績效管理、溝通協同、組織流程等的把控。而用友BIP數字人力具備多維視角管理組織的能力,具備按時間軸靈活管理組織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具備通過友空間等溝通平臺進行持續反饋管理分析的能力。所有這些,已經在國家電網、華天科技等大型企業集團得到了充分驗證。
落地未來五步走
從熊勇的訪談中,我們不難發現中軟國際不僅對于企業自身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對用友BIP充滿信心。
“我們和用友互相開展數字化咨詢業務。”熊勇談到,“中軟國際長期與華為合作,所以在戰略、流程和項目管理領域我們有很專業的咨詢師;用友30多年為500強企業、央國企、大中型企業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數智化管理系統,在平臺技術、應用架構、創新服務等各個方面是強項,雙方在多個領域有著非常強的互補性。”
用友和中軟國際共建了一個協同使能平臺,抽象和提煉行業管理模板,包括研發管理工具,從而避免用傳統方法重復造輪子,加速用友產品的部署周期。同時,中軟國際也在用友的數智底座上進行了很多開發,讓中軟國際對用友BIP更加熟悉。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第五步,即用友提供產品,我們提供定制化開發,為央國企等更多大型企業快速構建人力資源數智化平臺。”熊勇表示。

在雙方開展數字化轉型咨詢、基于用友BIP構建中軟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數智化平臺、產品實施及定制開發、共建“產品平臺+專業服務”協同使能平臺、面向央國企市場共同推廣這五個領域,雙方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開展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中軟國際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投資研發R7平臺、一起承接了近20個項目、培養了近200個顧問、明確提出了包含三大中心在內的“1253”數字人力建設工程,為與用友一起服務央國企客戶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前,很多大型企業更愿意相信國外品牌。如今,在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中國企業和公共組織的數智化將走在全球前列,這對于用友和中軟國際都是很好的機會。”熊勇認為,一方面用友借助了真正的企業級云原生架構的用友BIP商業創新平臺換道超車,另一方面用友與中軟國際這樣的專業生態伙伴緊密合作,打造更了解客戶需求的高價值人力資源數智化解決方案和產品來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全球市場占領有利地位,實現客戶市場三方共贏。
在數智化、國產化、國際化三浪疊加的歷史性機遇,中軟國際選擇與用友這種軟件國產化自主創新的領導品牌合作,并且是在人力資源數智化這個核心且優勢領域。相信雙方的強強聯合,不僅可以樹立軟件行業人力資源數智化轉型標桿,同時為我國大型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創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