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為大家解析了英特爾剛剛發布的 13 代酷睿產品端相關特點,并簡單分析了其此次技術、配置改進幅度有限背后的原因。
當時我們曾指出,競爭對手新品的產品力低于預期,英特爾最近這兩代產品優秀的市場表現,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真正的 " 旗艦新品 ",以及改進更大的下代和下下代產品對于研發成本的 " 擠占 ",是造成目前已發布的 13 代酷睿 CPU 在設計上并未脫胎換骨的幾個重要原因。
從目前已知的相關信息來看,無論是目前已 " 名利雙收 " 的 12 代酷睿,剛發布、形勢一片大好的 13 代酷睿,即將到來、很可能在旗艦領域重塑形象的酷睿 -X,還是注定會迎來劇變的 14、15 代酷睿,英特爾至少最近這幾年的市場前景都幾乎已是 " 穩如磐石 " 了。
然而也正因如此,當英特爾方面一邊高調的發布新品、志得意滿地準備新的旗艦 " 大招 ",一邊又在入門級產品上搞出一些欲蓋彌彰的把戲時,自然也就令讓我們感到有些不太能理解。
英特爾做了什么?首先在今年 9 月中旬,也就是 13 代酷睿發布前,他們公布了一條消息。自 2023 年開始,在其筆記本處理器產品線中將不會再有奔騰、賽揚品牌,取而代之的,是所有這個級別的產品都將被新的 "Intel Processor(中文名 " 英特爾處理器 ")" 囊括。
其次,就在 13 代酷睿新品發布會召開后沒幾天,就有網友在 GeekBench 的數據庫中發現了兩款新的酷睿 i3 處理器相關信息。它們的型號分別為酷睿 i3-N300 和酷睿 i3-N305。
很顯然,這兩款酷睿 i3 處理器的命名規格,與現有的主流 i3 那種 " 純數字命名(前兩位是技術代次,后五位是性能定位,比如 i3-13100,就是 13 代的基礎款)",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目前曝光的技術參數來看,相比于主流 i3 處理器 " 四大核 "(12、13 代桌面版)或 " 兩大八小共十核 "(12 代移動版)的設計,酷睿 i3-N300 和 N305 都采用了前所未有的 " 八小核 " 架構。而且從緩存大小來看,甚至都還不是最新的 13 代的 " 小核 ",而是沿用了 12 代酷睿的老款 Gracemont 架構小核。
這意味著什么?綜合上面這兩條爆料,我們可以推導出以下三個結論。
第一,未來英特爾的 " 酷睿 i3" 產品線,在產品定位上可能會進一步下放。也就是說在諸如入門級產品、NAS 設備、小型辦公 PC 等,以往可能主要由 " 奔騰、賽揚 " 支撐的領域,以后也會看到 "i3" 品牌的出現。
第二,由于 " 最新 " 的酷睿 i3 上已經出現了 " 八小核 " 的設計,因此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英特爾的入門級筆記本處理器(也就是現在的移動版奔騰、賽揚)必然不會超過這個規格。換句話來說,它們很可能采用 " 一大核四小核 ",甚至是 " 無大核四小核 " 的設計。
第三,結合目前已知的信息," 常規款 "13 代酷睿已經用上了八大核十六小核," 旗艦版 "13 代酷睿最多甚至可能會有三十四大核的信息可以進一步推測,在未來的英特爾產品線里,高端乃至旗艦級的 " 酷睿 " 處理器性能,會與 " 奔騰 "、" 賽揚 " 之間拉開更大的差距。
要知道在 11 代酷睿時,即便酷睿 i9 也就不過八個大核,而同期的奔騰、賽揚則是兩大核或四小核(Tremont 架構)。酷睿和奔騰、賽揚的性能差,當時最大也就四倍或更高一點點的水平。
當旗艦 PC 的性能可以輕松達到入門級產品幾十倍的時候,廠商便不得不考慮入門級產品消費者的感受了
但是到了 13 代酷睿后,由于旗艦產品線的核心數量猛增,再加上 " 全大核 + 超多核 " 酷睿 -X 家族即將迎來復興,這也就意味著高端的 " 酷睿 " 和低端的 " 奔騰、賽揚 " 之間的性能差距,很可能一下子就被拉大到七八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的差距。
請注意,我們并不是說新款的奔騰、賽揚(包括已被曝光的新 i3)就一定很差,因為根據此前的相關信息顯示,即便是 12 代的 Gracemont 小核,單核性能也有與 Skylake 架構(也就是從 6 代到 10 代的酷睿)相同的水準。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哪怕僅有四顆小核心的未來入門版本賽揚處理器,最差也有相當于 10 代酷睿 i3 的性能水準,應付日常辦公、甚至是部分游戲其實都不在話下。而 " 八顆全小核 " 的新版酷睿 i3 N 系列,甚至有可能位于八代酷睿 i7 到九代酷睿 i9 之間,顯然并不差。
但問題就在于,俗話說 " 不患寡而患不均 "。雖然英特爾的入門級處理器性能也在大踏步進步,但是它們的進步速度,比起定位更高的酷睿 i9、酷睿 -X,以及至強 W 系列等產品,還是差得太遠、差距也被一下子拉開得太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英特爾方面當然也就有了淡化入門級產品 " 品牌印象 " 的必要。
打個比方,就好比你今天漲了 50% 的工資。這本來是好事,但你發現周圍朋友們的收入水平早就翻了好幾倍。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愿意把 " 漲工資 " 的事情四處夸耀嗎?
畢竟消費者對于產品的 " 需求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功能層面,也會包括 " 面子需求 " 這種心理層面。哪怕是入門級、最低端產品的消費者,顯然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