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大象日。前不久,一則#馬云號召阿里員工解決人象沖突#的新聞再次讓亞洲象保護的話題被公眾所關注。云南歸來的馬云在阿里巴巴內網發布了一篇題為《請大家想辦法一起參與這件事》的帖子,號召全體阿里員工一起解決云南的人象沖突難題。隨后該貼子獲得5萬多阿里員工關注。

馬云在阿里巴巴內網發帖號召員工解決人象沖突
馬云在帖子中提到,當前,云南共有野生大象320頭,其中僅在西雙版納就有280頭。近年來,大象和人的沖突越來越大,對當地百姓生命、財產造成傷害。同時呼吁阿里員工一起探索解決人象沖突的辦法。“我覺得需要對大象進行保護,也要保護好村民的利益,也要想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辦法。”
阿里積極關注、參與公益事業的行動值得肯定和敬佩。但馬云不知道的是,他所倡議的用科技手段來助力緩解人象沖突,國內另一家科技企業已經在踐行,并且已取得積極進展。
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攜手浪潮打造了領先的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應用于亞洲象的全天候監測預警工作中,有效緩解當地人象沖突,并為拯救瀕危物種、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這一長遠命題注入科技力量。

亞洲象實時監測預警系統
野象頻繁出沒 人象沖突加劇
亞洲象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確定的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數據顯示,上世紀70年代,我國境內的亞洲象僅剩150余頭。經過數十年保護,如今我國亞洲象種群數量逐漸恢復,已增長至300余頭,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區。

云南亞洲象
如此珍稀的大象,卻極其危險。野生亞洲象屬于大型兇猛野獸,攻擊性強,短距奔跑速度能達到36km/H,遠超過人類。如果野象近距離對人發起攻擊,人類很難逃脫,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為了避免人象遭遇的險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預警、主動避讓,避免人與野象正面接觸。

野象活動區域設置的警示牌
然而近年來,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增長,亞洲象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亞洲象為尋找食物而走出叢林,頻繁“到訪”村莊、城市,對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人象沖突事件屢見不鮮。
以科技之力助力緩解人象沖突
為緩解人象沖突,當地有關部門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傳統的人工瞭望和觀測方式,難以保障全天候實時監測,尤其在夜間,更難準確地拍攝、識別亞洲象。另一方面,生活在雨林深處的亞洲象種群行為模式、生活習性及生態環境也在發生改變,科學家們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掌握亞洲象的習性和規律,為亞洲象長遠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如何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讓這個古老物種能夠繼續延續?“既要緩解當下的人象沖突,又要在不打擾野生動物的前提下實時觀察和發現新的演進規律。”這是浪潮工作人員在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初次交流后感受到的最迫切需求。

浪潮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實地考察
浪潮在對自然保護區多次實地考察后,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合力設計搭建了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亞洲象保護系統。
通過在雨林內實時收集亞洲象的行為數據和行進軌跡,在邊緣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毫秒級精準辨識,準確度高達96%,即使在光線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根據一個尾巴或一個背影識別出亞洲象。目前,這一識別精度還在不斷提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人工智能技術識別成像
這一系統的應用,不僅緩解了人象沖突問題,更重要是通過對野生亞洲象的長期追蹤和觀測,為人類洞察大象物種習性、種群遷移軌跡方面提供幫助,進而對合理的開展亞洲象國家公園區域規劃、棲息地改造、食源地優化、農作物優化布局等保護舉措提供可追溯的科學依據。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浪潮正在用自己最擅長的信息技術推動著這場人與象的和諧“互動”。正如浪潮信息總裁彭震所說的:“以計算創造美好是浪潮在智慧時代下的一種信念,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始終是命運共同體,讓科技為生態和諧共建,開啟新的篇章!”這是企業的公益信念,也是企業的責任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