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
不知道大伙還記不記得,小雷在上個月發過一篇《小米 11 暗改維修政策》的文章。
考慮到有部分小伙伴漏看了,我簡單描述下這事兒。
小米從今年 9 月 15 日開始,不再對所有燒 WIFI 的小米 11 系列進行免費換新。
現在售后是只給你免費換主板,而換完后如果再燒又如何處理,小雷還沒問出個準數。
圖源:酷安 @極客 geeking
也是因為這事兒,全網米粉都氣得不行,畢竟小米 11 系列的主板故障率還算高的。
小雷同樣是受害者,作為小米 11U 的首發用戶,我的機子在用了一年以后喜提主板故障。
WiFi 和揚聲器同時下線,不能聯網就算了,連看視頻聽音樂都沒聲音。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手機還能開機,不像朋友那一臺直接黑屏,也算是 " 機殘志堅 " 了 ...
圖源:手機截圖
而在機子維修好以后,我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那就是光速賣掉小米 11 Ultra,接著 " 反向 " 升級,在閑魚撿了一臺兩千出頭的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很尷尬的是,當初被吹為 " 安卓之光 " 的 11U,其實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也就比 10U 高幾百塊錢 ...
好家伙,這倆機子發布期可是相隔了一年啊,哪一臺產品力更強,懂的都懂。
圖源:閑魚
那么,這臺 2020 年的老旗艦放在今天,還能打嗎?
現在這個時間點,又值不值得買臺二手來玩?
看完小雷今天的體驗和使用感受分享,相信大伙會有很明確的答案。
話不多說,開始咱們的炒冷飯環節。
與前幾年追求輕薄不同,這兩年的頂級旗艦機都堆料成癮,求的就是各方面配置都能拉滿。
很明顯啊,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就是這樣一款機子。
120 倍變焦、120W 快充、120Hz 刷新率,三個 120 如今仍被用戶們津津樂道。
除了屏幕是 1080P,可視角度沒有三星屏高,其他方面基本都頂滿了。
而醬紫堆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 ... 那就是機身真的很厚重。
圖源:小雷拍攝
盡管后蓋已經做了弧形設計,但拿上手還是能感受到那種厚重感。
224g 重量 +9.86mm 厚度,只論握持感的話,10U 是不如 " 影像新物種 " 和 " 這真徠卡 " 的。
好在后蓋設計還不錯,全黑的玻璃后蓋,反而給我一種陶瓷的錯覺。
再加上后攝模組的易拉罐設計,辨識度這塊是拉滿了。

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堆灰塵吸附在上面,讓強迫癥看了當場裂開。
后蓋也很容易沾染指紋,手指與后蓋每一次親密觸碰,都會留下愛的印記。
So,裸奔黨可以貼個背膜,套殼黨則建議買個輕薄點的 PP 殼,不然會更厚重。
至于正面觀感,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屏占比,確實比不過四曲面的小米 11 Ultra。
甚至下巴還有點粗,但好歹還是個全面屏,放在今年還不算落伍啦。
OK,咱們來聊聊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的一大重點 -- 影像。
大伙兒都知道,從去年開始,手機廠商們就不愛在旗艦機上用高素質潛望長焦了。
綠廠那邊更是擺明了態度,表示 " 長焦使用率不高 "。
在砍長焦成為行業慣例后,小米 10U 上的 IMX 586 潛望長焦就顯得香氣撲鼻了。
不過在看樣張之前,咱們還是簡單過一遍小米 10U 的影像硬件配置。
為了驗證這機子如今的影像能力,小雷還給它安排了自家老大哥來做對比 ...
咳咳,我承認這波操作有點殘忍啊,但說不定 10U 也不會輸太多。
從硬件上來看,小米 12S Ultra 的主攝和超廣角規格更強,畢竟是目前手機主攝最強的一英寸大底。
但是在長焦規格上,兩臺機子就一模一樣了,小米 10U 甚至焦段覆蓋更全,比小米 12S Ultra 多了個 2X 人像鏡頭。
圖源:小雷自制,標黃為優勢點
誒,這就讓小雷很好奇了。
你說小米 12S Ultra 的一英寸,數碼裁切到兩倍后,成像效果能打得過小米 10U 上的真 2X 光學變焦嗎?
咱們用一輪實測見真章,首先來看看主攝的表現。
小米 10U 上的 OV48C,是豪威科技憋足了勁兒推出的超大底傳感器,還支持雙原生 ISO Fusion 技術。
簡單來說呢,就是能根據暗光和高光環境,分別進行高低不同的 ISO 增益,在拍照后會自動進行雙 ISO 合成。
最終咱們就能得到一張高光不過爆,暗部又有細節的高動態范圍照片啦。
圖源:小米官網
最騷的是,這個雙原生 ISO 帶來的效果,還能直觀地反饋到拍照預覽框上。
這就意味著,在一些大光比場景,我們能做到真正的 " 所見即所得 "。
取景器和拍出來的照片,幾乎不會有啥差異,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這個特性還挺重要的。
當然啦,干巴巴的文字很難懂,小雷給大伙舉個例子。
比如下面這張由小米 10 Ultra 拍攝的 HDR 照片,當時太陽光照射在便利店的牌子上,屬于高光區域。
但 10U 的取景器畫面已經是 " 實時 HDR",和成片的動態范圍是差不多的。

而小米 12S Ultra 的主攝雖然規格很強,1 英寸大底傲視群雄。
但索尼家的傳感器,并沒有雙原生 ISO 的 " 實時 HDR" 特性。
所以咱們能看到,在大光比場景下,取景器和成片的差異很大,前者屬于是過曝了 ...
不過還得提一句嚯,這是 OV48C 傳感器的特性,所以長焦和超廣角無法享受啦。
OK,咱們繼續欣賞樣張對比。
這張是在中午拍攝的,光線很充足,兩臺機子只是在飽和度和曝光上有點不同。
不過在整體觀感上,小雷投小米 12S Ultra 一票。
(左: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丨 右:小米 12S Ultra)
至于這一張,兩邊的成片真的就沒啥不同了 ...
再來一組天空 + 樓的場景。
這組的成像風格差異較大,小米 10U 畫面更暗,天空偏深藍。
而小米 12S Ultra 則更為明亮,兩種風格不分好壞,就看大伙兒的個人喜好。
而在大逆光場景下,小米 10U 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
它看著動態范圍是不錯,但屬于是無腦提亮暗部,整體觀感一般般,也不符合肉眼所見。
右邊的徠卡旗艦看著就自然得多,邊緣畫質也更好。

無論是字體的銳度還是背景的清晰度,10U 都比 12SU 更勝一籌。
不過話說回來,小米 12SU 那一英寸大底高像素裁切下的兩倍成片,素質還是能看的。
至少能在大多數場景下,當個小兩倍鏡頭用叭。
(左:小米 12S Ultra 丨 右: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
5X 長焦這方面,其實兩臺機子的成像都很優秀。
但真要數毛式對比,小米 12SU 能憑借算法更新的算法和更強的 ISP 算力,在細節和色彩上優于小米 10U。
像這一張,只是影調上有所不同。

小米 10U 犯了長焦白平衡不準的老毛病,細看也解析力不如 12SU。
還是那句話,由于兩臺機子的長焦硬件一模一樣,后者能勝出,完全是算法更好所致。
在硬件難有大突破的情況下,影像算法應該是廠商們后續的重點發展方向了。
有一說一,超廣角并不是小米 10U 的主場,但小雷拍了一組樣張后發現,兩臺機子的解析力差距并不大 ...
如果只論第一眼的觀感,估計大伙兒會更喜歡小米 10U 的成像表現。
畢竟它更整體明亮,屬于討好消費者眼球的影調。
而小米 12SU 因為徠卡調色的影響,他也很難完全亮得起來。

如果大伙愿意折騰,去酷安找個谷歌相機搗鼓一下,成像能力會有質的飛躍,硬剛 " 這真徠卡 " 絕不是夢。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兩臺機子的影像能力對比,不過考慮到部分小伙伴對于驍龍 865 的性能有擔憂。
小雷也做了簡單的原神跑圖幀率測試。
原神在更新 3.1 版本后,對處理器性能的要求確實更高了。
但身為一代神 U,驍龍 865 依然能讓原神保持在 50 幀以上,這不比 888 和 8g1 厲害多了?
不過大伙能看到,機身最高溫度能達到 48°,拋開處理器不談,難道米哈游就 ... 咳咳還是算了。
至于充電方面,小米 10U 就有話說了,你 12SU 才多少瓦充電啊,我 120W!
根據小雷充電測試, 小米 10U 能在 13 分鐘內充 64% 的電量,完全充滿大概 25 分鐘左右。
在快速補電這一塊," 這真徠卡 " 完全是被甩開幾條彎,聞不到尾氣。
而小米 10U 目前在二手市場的價格,小雷也去了解了一波。
12+256G 的版本,價格在 2000 ~ 2200 左右,具體視成色而定,想買的小伙伴可別買貴了。
考慮到 10U 目前各方面配置都還不落后,無論是買來備用還是當主力機,都是能再戰兩年以上的。
圖源:閑魚和轉轉
而做完這期炒冷飯評測,小雷也不得不感嘆,最近一年來手機的進步確實有點停滯。
新機拍照是更好了,但溢價更高的同時,只帶來了很小的提升。
相反,2020 年那一批頂級安卓旗艦,放在今天都各有神通,什么 2K 屏幕,百瓦快充和潛望鏡頭 ...
今年旗艦有的,咱們 865 旗艦也一個不少。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希望明年的新機能給力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