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app適配到微信小程序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一些uniapp適配到微信小程序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uniapp我也是第一次玩,官網說可以一次編碼,多端發布。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懷疑的。不過,走到現在,app已經開發好、h5頁面也接近完成。現在要生成小程序了,想想就很激動。。
在hbuilderx上運行到小程序,看到了熟悉的有膠囊的登錄界面我很激動,登錄進去一看。結果首頁的按鈕全沒了,底部的tabbar也沒了。。這還只是第一步,已經嚴重打擊了我的信心。我有一種第一次吃螃蟹被夾住的感覺!好在uniapp還是挺靠譜,最后我翻遍了社區資料,最終解決了這些問題。后面還遇到了其他的問題,我總結了一下,權當經驗分享了。一次開發,多端發布,是真的名不虛傳!
一、v-if避坑
看uniapp官方文檔上,v-if是支持多端支持的。小程序上僅支持微信小程序,用hbuilderx運行到小程序后就會變成微信的指令語法wx:if。這里有個坑,要特別注意!
v-if指令表達式
如果指令表達式為json對象,而只要你的對象的屬性值中包含有null,那就要注意了,這里如果你按常規做法,如下:
<view v-if="a.b"></view>
//a對象
{
"b": "ss",
"c": null
}二、view的zindex
這也是一個沒找到原因的坑,我原來代碼是這樣,也是app、h5正常,但是運行到小程序,不行,點了沒反應:
<view><view><view @click="todo"></view></view></view>
看得出來套了幾層,最后怎么解決的?直接把在最里面的那個view的zindex值給稍大一些就可以了!微信小程序的套路沒太明白怎么回事。如果你也遇到了,給zindex就可以了!
三、綁定對象的屬性值不支持函數
在微信小程序里,對象的屬性值不能為函數對象,這個就很不好玩了。做前端開發經常會傳遞復雜對象,像屬性值為函數也是很常見的。我這個場景是給一個table組件傳遞columns,有些列會有動態渲染需求,比如根據值返回圖片、按鈕,這很常見,現在好了,無法傳函數,那我這個怎么動態轉換呢?
我這里提供的方案是把這些轉換函數放在一個全局混入對象中,如果全局混入了,相當于所有組件都會擁有這些函數,這里在給table組件傳columns對象時,對應的“函數”對象只用給個函數名就行了。好了,問題來了,我table組件在解析columns對象時,怎么通過函數名找到對應函數,然后再調用呢?本來用eval()就很容易實現,結果微信小程序連這個函數也禁用了!!行吧,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其實替代方案也是有的,看步驟!
1、全局混入
創建一個全局混入對象,當然如果你有其他的數據有用,也可以混入到計算屬性中,結構跟vue組件類似。
module.exports = {
computed: {
},
methods: {
tmtemp(row) {
if (row.tm && row.tm != null) {
return `<span style="text-align:center;">${row.tm}</span>`
} else {
return '-'
}
}
}
}2、傳方法名
看這個例子,template這里按前面提到的方案,只能給函數名tmtemp。
columns: [{
title: "測站編碼",
// key: "stcd"
format: {
names: ["stcd"],
template: '<span style="word-break: break-all">#stcd#</span>'
}
},
{
title: '測站名稱',
key: 'stnm'
},
{
title: '最后一次上報時間',
// key: 'tm',
format: {
names: ['tm'],
codeChange: true,
//傳函數名
template: 'tmtemp'
}
},
{
title: '在線狀態',
// key: 'onlinestate',
width: '146',
format: {
names: ['onlinestate'],
codeChange: true,
//傳函數名
template: 'onlinetemp'
}
}]3、eval替代方案
這有個開源的eval函數,這里是地址,把源碼下載到本地,在tabale組件引用
import {binding} from "@/_utils/binding.js"table組件解析的時候就這樣用:
function(row,col){
if (col.format.codeChange) {//rpneval.calCommonExp
tempHTML = binding.eval('tem($0)',[row],{tem:this[col.format.template]});
}
}簡單解釋下,binding.eval函數有三個參數,第一個是模板,tem可以隨意取名,指代函數名;第二個是傳入的參數,放在數組里;第三個就是一個函數名匹配對象,this[col.format.template]就是前面傳過來的函數名。
4、存儲常量參數
如果在小程序的組件中,傳過去的函數需要用到當前組件里的參數,這個就不太好傳了,因為table組件里只會傳入row(列表行數據對象)、col(列名)這種參數,所以如果要用到組件內的其他參數傳到table組件,一般要提到全局,可以給到狀態管理,也可以給全局屬性,看需要了。
四、小程序分包、上傳
小程序為了良好性能的用戶體驗,對小程序的上傳發布有要求。對于微信小程序,上傳時,項目代碼總大小不能超過16M,小程序還有一個分包的概念,要求各個分包大小不能超過2M。這里可以參考官方文檔進行分包,細節我就不復述了。項目分完了包之后,pages.json中的配置應該是像這樣,我直接從官方文檔拷貝了一個例子:
{
"pages":[
"pages/index",
"pages/logs"
],
"subpackages": [
{
"root": "packageA",
"pages": [
"pages/cat",
"pages/dog"
]
}, {
"root": "packageB",
"name": "pack2",
"pages": [
"pages/apple",
"pages/banana"
]
}
]
}packageA與packageB就是分包,主包是除了subPackages里的內容,其他所有的內容都是主包,pages只是部分內容 ,包括第三方庫、樣式及靜態文件默認情況下都是會在主包里。一般建議主包的pages中就只留tabbar對應的頁面,其他的放分包的中,像這樣:

光這些還不夠,因為主包東西太多。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以下是要點:
1、使用hbuilderx自帶壓縮

如圖,運行到小程序時將“運行時是否壓縮代碼”勾選就可以了,這樣基本可以壓縮掉一大半占用空間。
2、將局部引用文件分到對應分包
代碼壓縮了,但是主包還是很大怎么辦,給主包分點東西出來!舉個例子,在components文件夾下都是引用的三方組件,可以把這些組件分到各個分包里。這里要注意下分包原則,后面都以此為準,官方文檔也有說明,我這里總結下:
公共組件或者公共資源,就是各個包都會用到的,要放在類似components這樣的公共文件里不能動
分包中單獨用到的組件,可以放在各自的分包里
主包可以引用分包中的文件,分包無法引用其他分包的東西,只能引用自己包里和主包里的東西
3、static文件夾內只放靜態文件
這里有個要注意的地方:uni-app的編譯器會編譯40k以下的文件為base64方式。uni-app編譯器是不會編譯static里面的內容的,所以,這里面只能放靜態文件,像圖片這種可以放里面;其他的像樣式文件,字體這種就不行了,你得從static中移出來,就放在分包里,主包也可以調用得到。

像這樣,看著是有點別扭,但是沒辦法,為了小程序,為了能跨多端,只能犧牲長相了。其實我一開始并沒有想到要分包,后面有經驗了就可以在項目設計時就想好分包,這樣各個分包有專門的作用,不至于看著別扭了。
4、壓縮vendor.js文件
vendor.js這個是小程序里面所有第三方庫的壓縮包,這個一般不小,要壓縮這個,官方有說明方法,這里提一下,在package.json里加上這段,注意得是cli創建的項目才會有用。
"dev:mp-weixin": "cross-env NODE_ENV=development UNI_PLATFORM=mp-weixin vue-cli-service uni-build --watch --minimize"
好了,關于uniapp項目運行到微信小程序,要注意的地方就總結這么多,希望對你有用!不得不承認,學會用uniapp還是挺省事的,值得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