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生資源短缺是看病難的重要原因之一。職業的特殊性與高要求,使得醫生的培養周期非常長,不僅碩士學歷早已成為醫生“標配”,讀博的醫生也大有人在。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每個醫生每天需要接那么多門診,為什么醫院一直人滿為患。
而醫生資源的短缺,更加劇了醫療資源不平衡現象。在國內二三線城市乃至一些小縣城,想掛專家號難度已經極大,更不用談想見名醫。

那么,是否有可能存在一家醫院,匯集所有專家、名醫,可以讓全國患者都掛上號?這樣一件聽來似乎不可能的事,在京東健康已經實現。
在國家推行家庭醫生服務政策、努力緩解就醫壓力的大背景下,京東健康推出家庭醫生服務——“京東家醫”。據了解,在該平臺中,門診預約已覆蓋全國各大城市2700家三級醫院,三甲醫院覆蓋率98%。其中不乏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

而它所聚集的醫學專家陣容,也不得不說頗為“豪華”,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耳鼻喉病專家韓德民,中華中醫藥學會顧問、國家級名老中醫高思華,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胡大一等眾多重量級醫學大拿。
提起韓德民醫生,一些在北京的患者也許更為熟悉。由他推廣的鼻內鏡技術,不用開顱開刀,只需從鼻孔、耳道或者口腔進入,上至顱底,下到咽喉、食管的許多病癥便可以得到控制。這一技術也被應用于從鼻竇手術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各種疑難雜癥手術。2000年,韓德民擔任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在他的帶領下,同仁醫院突破了只在眼科和耳鼻咽喉科著名的瓶頸,內分泌、神經內外科、心血管、呼吸等學科也通過人才引進,實力大大加強。
2013年,韓德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后,他擔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推進面向基層的國家醫療健康服務,繼續用醫者仁心,關照著全國人民的健康。如今,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韓德民院士牽頭在京東健康成立耳鼻喉中心,為外地患者問診提供了便利。

像韓德民一樣的名醫,京東健康平臺上還有許多。用戶可通過“京東家醫”找到各個疾病領域的頂級名醫,由專家團隊提供在線會診服務,通過二次診療來針對性優化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改善治療效果或節省醫療成本的目的。
行業專家評價,京東健康家庭醫生不是簡單的在線問診服務,它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連續的、及時的醫療健康服務,其核心是實現醫療場景的按需選擇和醫療資源的精準匹配,從而讓優質醫療資源能夠圍著用戶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