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移動出行平臺的安全體系,已從建立夯實期,步入了提升深度和廣度的全新階段。對此,移動出行平臺有哪些創新舉措呢?
近日,嘀嗒出行發起“嘀嗒安全之道·新出行三方安全觀”共塑行動計劃,旨在通過與用戶共創平臺安全新體驗、創新用戶宣導機制,以及與行業各方形成創新合力三方面,與用戶、行業共同開創“三位一體”的全新出行安全體系格局,共塑移動出行時代的“新出行三方安全觀”。
同時,嘀嗒出行發布了共塑行動計劃主題——我們都是安全同路人,呼吁多方深入共創,推動安全新出行。
目前,嘀嗒出行首期“系好安全帶”用戶宣導活動已上線,通過致全體用戶的一封倡議書、圓桌話題互動、安全小課堂等系列形式,引發了超四十萬名網友參與。

發起“嘀嗒安全之道·新出行三方安全觀”共塑行動計劃
嘀嗒出行負責人表示,安全永無止境,在深入落實平臺安全主體責任,打下安全堅實基礎之上,也需要更細致深入地打造出行安全新體驗,提升用戶的出行福祉和幸福度。
對此,嘀嗒出行發起“嘀嗒安全之道·新出行三方安全觀”共塑行動計劃,以期從平臺、用戶、行業各方形成創新合力,共塑出行安全體系新格局和創新模式。
在平臺端,嘀嗒出行將和更多用戶共創更細膩、周到的安全新體驗,讓用戶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溫度,也形成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的創新正向循環。
在用戶側,嘀嗒出行將持續創造新穎、有趣的用戶宣導機制,帶領用戶在互動體驗中,更深刻地提升安全意識和認知水平。比如嘀嗒全新推出“嘀嗒安全之道·安全小課堂”,以趣味圖文的形式,基于用戶常見安全認知誤區,進行“安全輕科普”。目前,以“系好安全帶”為主題的首期安全小課堂已上線。
而在行業側,嘀嗒出行將積極推動與行業各方形成創新合力,共護公眾安全。據了解,在即將到來的122全國交通安全日,嘀嗒出行將繼續聯動多方進行主題創新,與廣大用戶深入互動。
“安全帶絕對是安全保護神”——嘀嗒出行“系好安全帶”倡議書吸引近萬名網友分享心得
從近年的出行安全現狀來看,用戶的出行安全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對安全帶的重視程度。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近60,000人喪生于交通事故,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帶的致命傷害率高達35%。
對此,嘀嗒出行面向全體用戶,發布了主題為《系好安全帶,守護安全行》的倡議書,并發起了用戶互動,吸引了近萬名網友踴躍留言分享心得。
很多用戶從自身經歷出發,和大家分享系安全帶的重要性。一位網友表示,“我現在上車的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帶,無論前排后排。司機急剎車時,安全帶是一個好的保障,在遇到意外情況時,甚至是一個救命的設備。”
“安全帶絕對是安全保護神!我十八年前就是因為在副駕駛座上系了安全帶,才使自己在一場嚴重車禍中毫毛無損!”
還有很多用戶呼吁,可相互提醒同行的人系好安全帶。一位嘀嗒順風車車主表示,“每次乘客坐我的順風車,我都會第一時間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這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責任。此外,每次開車前,我都會先檢查安全帶是否牢固,確保安全帶性能正常以后再開車。”
據悉,嘀嗒出行還將在產品端進行創新,即將上線“系好安全帶”的外呼語音提醒,用更細膩的行動,守護用戶的安全出行。
上線首期“嘀嗒安全之道·安全小課堂” 生動演繹“安全帶 生命帶”9個數字
為了讓用戶能夠更輕松、具象地感受到忽視安全帶來的危害,更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近日,嘀嗒推出了“嘀嗒安全之道·安全小課堂”欄目,開創安全出行“輕科普”。
目前,安全小課堂首期內容已上線,提醒廣大用戶“上車系好安全帶”,并結合用戶兩大認知誤區,生動演繹了9個數字。
比如,部分用戶認為,前排系就行,后排系不系隨意。對此,嘀嗒出行以“大象的重量”作為比方,提醒廣大用戶:當車輛時速接近50km/h,發生前方撞擊,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帶,向前拋射的力量可高達3噸半;當車速到達60km/h,遇到正面撞擊,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帶,身體會失去重心撞擊前擋風玻璃。
另有用戶認為,車速慢、路程短,可不系安全帶?這也是典型誤區。嘀嗒出行在安全小課堂中展示,當車輛以20km/h行駛,發生撞擊時,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帶,被甩出車外的幾率高達50%;若是40km/h速度行駛,發生撞擊時,后排乘客受到的沖擊力,相當于從6米高空墜落水泥地。
正確的做法是,無論前排或后排,都要系上安全帶。嘀嗒在安全小課堂中展示,系好安全帶,車輛正面撞擊,危險指數減少57%;側面撞擊,危險指數減少44%;翻車時,危險指數減少80%。
嘀嗒出行負責人表示,后續,嘀嗒將基于“嘀嗒安全之道·新出行三方安全觀”共塑行動計劃,推出更多創新形式,與社會各界一起,讓安全意識深入每個人內心,更立體化地構筑新時代下的安全守護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