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農業命脈,工業血液,城市搖籃。近些年來,我國水利水務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智慧水利水務建設突飛猛進,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物聯感知不透徹、基礎設施不完善、數據整合不充分、應用系統不智慧、安全防護不全面、保障體系不健全。
如何實現“智”水有方?軟通智慧打造數字化水利水務解決方案,以提升“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管理”為業務方向,以“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為建設目標,建設“前端感知、數據中臺、支撐中臺、業務中臺、智慧應用”體系架構,解決信息孤島、感知盲區、標準不一、決策不足等行業問題,通過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手段,設計開發智慧水利水務平臺,助力“工程調度更智能、水利管理更高效、綜合決策更科學、為民服務更便捷、人水關系更和諧”的智慧水利水務工作建設。解決方案具體內容包括:
一、前端感知。包括水質監測、視頻測流、一體化桿、水庫監測、河道監測、衛星監測、無人機監測等監測設備,全面采集數據,構建物聯感知體系。
二、數據中臺。提供多維多時空數據模型,包括基礎數據、監測數據、業務管理數據、跨行業共享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數據模型,有效發揮大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支撐。
三、支撐中臺。提供應用支撐,包括數字孿生平臺CityTwins、數據底座平臺TongBase、物聯網平臺、GIS平臺、BIM平臺等應用,為上層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四、業務中臺、提供模型中臺和知識中臺。其中模型中臺包括水利模型庫、智能模型、可視化模型;知識中臺包括知識圖譜、歷史場景、業務規劃。實現對問題的診斷和趨勢預判,為智能決策提供依據。
五、2+N智慧應用。以流域防洪、水資源管理為重點,聚焦具體場景,開發流域一張圖、水利設備管理、水環境治理、水工程管理等應用,實現基礎信息、監測信息、業務信息的可視化展示與智能分析。
軟通智慧水利水務解決方案有哪些業務方向呢?
一、水安全:預測不同降雨條件下的河道行洪、水庫安全、城市積水、管網溢流的情況,為應急調度提供支撐,實現防汛管理模式由被動到主動、由人工經驗到智能輔助決策的根本性轉變。
二、水資源:通過模型分析,按照水利信息、供水用水信息等生成水資源聯合調度預案,保障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斷提升。
三、水環境:實時監控水質狀態,及時發現水質異常。并模擬污染擴散趨勢,通過特征污染物溯源污染企業,有效提高水事件響應速度,保障水環境持續健康穩定。
四、水生態:基于流域總體規劃、避免或減少人為干擾、保護優先原則,建立生態水網,發揮水工程的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用,對重點區域進行水生態修復。
基于水利水務解決方案,軟通智慧打造了一批典型項目。如羅湖智慧水務項目,實現對深圳市羅湖區河道排水口、雨水管網、易澇點、河道斷面的實時監測預警,有效遏制了偷排漏排、雨污混流現象,助力羅湖實現從“治水”向“優水”邁進,走出一條具有羅湖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該項目被評為“中國智慧城市十大精品案例”、“智慧水務領域最佳解決方案”。
此外,在海淀智慧水務項目中,軟通智慧為北京市海淀區打造“生態補水循環水網控制系統”,通過“三維可視化補水策略”、“泵、閥物聯設備反向控制”、“補水策略仿真推演”三大核心功能,助推原有粗放式手動補水模式向數字化智能補水系統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為翠湖片區、稻香湖片區及圓明園片區等六大片區智能循環補水,打造循環水網,逐步形成濕地、河渠之間互通互補的水系生態系統。該項目被信通院評選為“2021年數字孿生城市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