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瞭望》新聞周刊2020年第34期發表題為《百度的新基建野望》的文章,闡釋了在新基建浪潮下,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并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領頭雁百度是中國最早全產業鏈布局AI的互聯網企業,從大數據、語音交互、深度學習平臺,智能云、自動駕駛到AI芯片等涵蓋基礎、技術和應用層,在這條賽道中優勢明顯。
新基建浪潮下,互聯網和科技巨頭紛紛加速布局。從“數字新基建”,到擁抱“產業互聯網”,再到構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人工智能是其中不變的交集。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工智能被視為新基建的真正內核。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所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而人工智能相當于靈魂。
賽迪研究院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這場盛宴誰都不想錯過,而在AI領域布局多年的百度,優勢明顯。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排名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2020年5月28日,百度全球AI專利申請量已超過1萬件,其中中國專利7000多件,位列中國第一,并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和自動駕駛四個細分領域均位列國內第一。
《瞭望》報道,早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前的2010年,百度就開始布局AI領域。2013年,百度創立全球第一個以深度學習命名的研究院,奠定了其在AI領域的江湖地位。2015年,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推動無人車量產商業化落地。同年“兩會”,作為政協委員的李彥宏提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意圖通過這一超級工程,讓AI賦能全社會。
2017年,是百度AI的關鍵之年。隨著人工智能被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百度的AI業務也突飛猛進:正式明確百度AI時代平臺定位,除了早已開放的百度大腦、DuerOS、Apollo也正式對外開放,讓百度AI的朋友圈不僅有個人用戶,更延伸到了產業、城市、社會……
百度經歷了十年對AI技術與產業體系準確、長期、大量的投入,這是其今天站在舞臺中央的原因。而今,新基建浪潮的到來,讓一切變得更加快速、明朗。憑借領先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百度Apollo已先后中標重慶、合肥、陽泉等智能交通新基建項目。Apollo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也已在長沙全面開放。此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也相繼成為Apollo智能交通生態合作伙伴,攜手并進助力智能交通新基建的發展。
除了智能交通領域外, 7月9日與浦發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11日與上海浦東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7月13日,百度與中國建材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慧物流、數字礦山、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企業 AI大腦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從金融到城市再到工業制造,短短一周內連下幾城,百度的產業智能化構想正在通過AI的快速落地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正如《瞭望》文章所說,憑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超過十年的探索和積累,百度有望成為中國新基建 AI 服務最大的提供商。
“新基建有很大希望會在中國率先掀起全面人工智能的潮流,而百度希望為這股潮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