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寒武紀登錄A股時便引發了一波市場熱議。從創立到登錄A股,寒武紀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四年里,寒武紀從默默無聞搞研發,到被業界認可,再到如今成為業內少數實現AI芯片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
近日,寒武紀上市后的首份年中財報被披露。可以看到的是,寒武紀依舊在擴大研發投入,同時“云邊端一體、端云融合”的多元化戰略布局初見成效。
5G時代的來臨與快速發展,使得AI芯片必將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在前期有著穩定積累和先發優勢的公司,只要后期戰略得當、持續研發投入,完全可以在這個即將成型的大市場中占居一席之地。寒武紀便是這樣一家技術實力過硬,且被譽為“國內AI芯片的拓荒者”的公司,有機會參與競爭。
但競爭的基礎,便是保持技術優勢。本次公布的年中報中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寒武紀的研發投入共計27739.22萬元,同比增長109.06%,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18.10%,對比上年度末增加182.69個百分點。正是依靠持續的研發投入,才能確保了在產品上的快速迭代。
據了解,在剛剛成功能力的那一年,寒武紀便率先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Cambricon-1A。此后又在短短一年后,發布了三款第一代的人工智能芯片IP。隨后,為了布局云端市場,思元100和思元270相繼登場。而到了2019年,在寒武紀推出思元220芯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后,最終形成了“云邊端一體”的產品矩陣。
從本次財報中,我們也看到,寒武紀技術創新的腳步并沒有停下,產品的迭代也在繼續。“采用公司自研的MLUv02指令集,可高效支持分布式、定點化的人工智能訓練任務”的290芯片已處于內部測試階段。
雖說技術是科技企業的王道,但若想脫穎而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生態布局亦是十分重要的。寒武紀所擁有的,則是一個開放共贏、兼容并蓄的合作生態。
寒武紀創始人接受采訪時曾說過:“很多同行想去做上層的解決方案,但我們不會做應用層,我們只做好基礎系統軟件讓大家可以在我們上面開發好應用。”以此為指導思想,寒武紀確立了云邊端產品策略,以中立的方式與客戶共贏,為客戶提供云邊端一體、軟硬件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芯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件。
生態構建已經頗具規模的寒武紀,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值得關注。在本次的財報中,2019年11月剛剛推出的邊緣端產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營收實現0的突破,貢獻了997.51萬元的收入,而基礎系統軟件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萬的營收增長。
新的變化帶來的便是收入結構趨向多元化發展,也降低了大客戶流失帶來的風險,進一步擺脫單一客戶的依賴性,寒武紀正在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