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本屆大會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邀請了來自148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1.8萬家企業機構、超10萬人注冊參展參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類服務貿易展會。9月6日,美團受邀參加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美團首席科學、AI 平臺總經理夏華夏圍繞“AI在未來生活服務領域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主題分享。
夏華夏在分享中表示,相比過去技術專注于在線上虛擬世界中解決問題,現在人工智能發展更進一步的致力于與線下物理世界相關聯,去解決實際發生在人們生活中的問題。而線下世界遠比線上虛擬世界復雜得多,這也對人工智能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美團作為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就是立足于連接線上線下兩個世界,并用技術更好的為人們實際的生活服務,幫助消費者和生活服務業商家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化升級。
以下為夏華夏現場演講全文:
夏華夏: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團是怎么做AI的,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未來生活服務領域AI的挑戰跟機遇”。今天會分這樣幾部分:講一講美團為什么做AI,我們遇到哪些挑戰,我們有哪些進展。也會簡單的討論一下,我們對AI領域未來挑戰的一些展望。
說說為什么做AI。就像剛才龔院長說的,大家可能覺得美團就是一個送外賣的公司,為什么還要做AI?一方面美團不僅僅是送外賣,我們除了外賣之外還有200多個不同的業務。美團公司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我們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一直致力于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服務。同時,也做了很多幫助我們的商戶更高效運營的工作,這里面都大量使用了包括AI在內的技術。
美團主要是用AI幫助我們完成線下經濟的數字化和很多的運作。這個工作相對來說是非常有挑戰的,上午戴院士也講了:“我們在做交互的時候,很多時候人要跟AI交互,AI要跟機器交互。”之所以有這個交互就是我們發現有線上虛擬世界和線下物理世界。過去我們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基于線上虛擬世界的,但是當我們做本地生活服務的時候,會發現吃、喝、出行基本上都是線下物理世界的行為,而物理世界所涉及的數據比原來在虛擬世界當中更復雜。所以美團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術在線下物理世界的應用,我們認為技術不應該是一個冰冷的在線上和云端的服務算法,跟物理世界更好的結合起來,能夠跟用戶和商戶有接觸和觸達,從而傳遞這種技術的溫暖,這是我們一直致力的。
先用兩個例子給大家看下,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區別。過去,技術在很多真正線上虛擬世界里面可以做到非常好,我們經常看到在線上游戲里,計算機可以比人做的更好。而在比如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過程中也是如此,一開始我們在虛擬仿真器里去做,會發現在自動駕駛系統里面跑的很好,但是當我們跑到物理世界的時候,真正的場景會復雜很多倍。比如我們的無人配送車在順義落地的時候有這樣一張照片,會發現在路上會遇到很多騎自行車、騎三輪車的行人甚至還有很多逆行的人,甚至人類司機都難以處理的情況。在這種場景下怎么讓我們的AI、無人車或者是無人機去實現交互是我們面臨的比較現實的挑戰。
那目前就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結合,美團的AI研發也有了一些實質的進展,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語音交互技術中,我們所實現的智能客服的能力。現給大家聽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分四段是四種不同的聲音,每個聲音有一句,大家可以聽一下哪個是虛擬的聲音,哪個是真實的聲音。
這有四段語音,前兩端很容易聽見是計算機合成的語音,后兩段相對來說不太容易去判斷到底是人的聲音還是機器的聲音,其實這四段都是我們計算機合成的。我們一代一代技術不斷演化之后可以讓計算機做成足以亂真的聲音,這對于很多跟人的交互非常重要。舉一個例子,當我們要用機器跟人打電話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對方的消費者聽到是計算機在跟他交互,他馬上就把電話扣掉了,那我們就需要機器非常逼真。而這個技術我們也用在了美團智能外呼機器人中,用于如騎手招聘,商家信息收集等場景下。這其中既涉及到對用戶語音的識別,還涉及到與自然人已經非常相近的交互過程,比如在不清楚的時候還要繼續追問,或者自然的多輪對話過程等。
與線下結合度更高一些,我們還可以用AI與線下的硬件相結合,通過AIoT等能力去實現線下的智慧門店。
這是一張美團智慧門店的示意圖,大家可以看到這里面包括智能的監控攝像頭、智能溫度檢測、人臉考勤等。通過AI與機器的結合,能夠實時的獲取線下的數據/信息,并切實實現對線下生活服務行業的助力。給大家看一些已經落地的實際案例,目前美團智能攝像頭已經可以實現傳統門店的人流統計分析,運營管理,智慧收銀,安防監控等多重功能,用一個智能攝像頭加上AI視覺能力就能幫一個商家做好線下店面的管理運營。
比如最左上角,我們是去做人流的監測,因為在物理環境里面如果想像在網絡網站上,來了哪一個用戶,他是什么樣的用戶這樣做監測,之前是沒有辦法的。但是我們用AI就可以知道每個店的人流情況,可以更好的輔助商家經營決策和優化;比如我們在餐館的后廚做合規檢測,保障后廚的廚師穿戴與行為規范衛生;再比如商超智能貨架通過智能攝像頭實現缺貨提醒等運營管理以及目前已經比較常見的人臉識別支付等等。 這是都是美團通過AI技術與線下世界進一步結合,處理實際問題,幫助生活服務業智能化升級的一些案例。
更進一步,對未來我們也判斷人工智能需要跟更多的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結合,AI robotics,所以美團也在做很多未來化的生活服務場景打造,比如說無人微倉、無人車、無人機等,我們希望用這些智能的無人的設備幫助我們更好的服務。
視頻中所顯示的是美團在順義2月份疫情期間開始啟動的無人配送車在公開道路的真實運營,與順義的美團買菜站點合作為順義幾個小區的居民做訂單配送。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配送了超過6000多用戶實際訂單,覆蓋該站點超過80%的訂單需求都由無人配送車實現。美團無人車是基于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在道路行駛,能夠識別各種交通標志、紅綠燈,識別道路上的很多行人、車輛可以做自動的規避。
除了無人車之外我們也在做無人機的配送,未來外賣的配送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或許15分鐘內就能夠配送到家,而這就需要結合無人機來實現。美團目前在深圳等地正在進行無人機的運營測試,視頻里可以看到外賣小哥會把餐箱放到飛機的下面,然后飛機就自動規劃路線飛到指定的目的地,識別落地二維碼,落地釋放餐箱再離開。
剛才給大家簡單介紹美團AI與線下生活服務業結合的一些進展,而從大的人工智能發展而言我們也還有非常多的挑戰,比如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黑盒子問題,導致模型訓練都是一次性的,有新的數據就需要不斷重復訓練,再有是我們現在的機器和人工智能,還是基于記憶,它會看幾百萬的照片會記住哪一類照片是什么,但它缺乏了理解和推導的能力。這是我們希望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里面逐漸的去解決和攻克的,我們判斷只有這些做好了我們才能做到最終安全的人工智能。
雖然我們說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有很多的應用蓬勃發展,但如果看2019年Gartner出的人工智能曲線(Hype Cycle for AI),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還在最谷底的前面,可能只有像語音識別或者是GPU加速已經到成熟的應用期。很多技術還需要有很多的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在應用場景、應用模式上的探索,所以這些是需要我們產業界跟學術界一起去合作和配合的。雖然人工智能現在還處于很早期有很多的挑戰,但是我們對未來有非常好的期待,我們判斷未來人工智能還是有非常大的可作為的地方。
最后,我想說的是美團一直在致力于整個生活服務領域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致力于在復雜度遠超線上世界的物理世界中探索,并推動AI更好的落地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里面有非常大的技術挑戰需要逐步攻克,非常期待跟行業的同行和學術界的老師們一起合作,一起創造更好的人工智能的未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