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萬箭穿心》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的,真的太難受了,在女主身上看到了我媽的影子,堅韌、付出卻不懂得溝通和理解,最終卻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人,這一現象似乎是那個年代的通病,愛著卻采用了不合適的方法,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可悲可嘆。關于女主,爭論太多,人和人的觀念差別太大了,認知完全不同,就不要混在一起瞎聊。
其實可以拿這個問題,檢驗下人的婚姻觀,不一致的就不要結婚了。我不知道,有些人看電影的目的是什么?是替電影中人鳴不平,還是給自己長見識?有人說李寶莉錯了,也有人是她老公錯了。至少有一點是共同認可的,李寶莉的生活是艱辛的。那么怎樣可以避免艱辛?有人說,嫁給一個適合她的人,誰適合她?健健么?
當年輕的時候,遇到馬學武和健健兩個人,李寶莉選擇誰?當年她身邊不是沒有健健這樣的人,但她選擇了馬學武。多少年后回頭在看,馬學武不適合她,那么健健適合她么?還是說,選擇一個像健健那樣懂她,又有馬學武的學歷的人?此處應該有掌聲,把責任歸結給馬學武是可以的,問題是這樣劃分責任能改變李寶莉的人生?
假如當時李寶莉對婆婆,對搬家工人,乃至馬學武溫柔點,也許馬學武有更多資源可以結交朋友。也許他也能混上廠長,至少能保住主任的身份,那樣李寶莉能過上更好地生活。90年代,年輕夫妻在武漢有一套房子,可以說是很不錯的生活了,李寶莉還是不太滿意。當然,如果你堅持把把責任歸結給馬學武,堅持李寶莉是無辜的,堅持向李寶莉學習,這是也是值得尊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