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張柏芝稚氣的臉蛋上頂著些許嬰兒肥,一身制服誘惑,鼻子小巧可愛。
嘴唇微翹,柳葉彎眉。一雙清澈眼眸帶著光彩,那年她只有19歲。
“9”是張柏芝的幸運數字。
在星輝公司千人演員招募隊伍中,張柏芝以第9順位脫穎而出成為后周星馳時代的第一任“星女郎”,擔任《喜劇之王》女主。
她并憑借此片柳飄飄一角斬下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大獎。
首登大銀幕,毫無表演經驗的張柏芝就此一炮而紅,紅到發紫,紅到家喻戶曉,只因站在她背后的那個人,名字叫做周星馳。
《喜劇之王》是屬于周星馳的電影,是他成立星輝公司擁有話語權后,自己真正想去拍的作品,尹天仇就是周星馳,曾經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他與柳飄飄的愛情,則是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一段美好回憶,想說又不敢說,痛并快樂著的回憶。
拍攝期間,張柏芝對導演兼主演,且還是幕后老板的周星馳幾乎是百依百順,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珍貴的表演經驗。
而對戲時所產生的依賴與信任感,讓張柏芝生出了莫名的情愫。
愛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這才使得《喜劇之王》原本皆大歡喜的落幕,衍生出了另一個“一拍兩散,兩不相見”的戲外結局。
《喜劇之王》講述的是堅持在演員路上從未放棄的尹天仇與柳飄飄兩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全片依舊貫穿著星爺招牌式的無厘頭和嬉笑怒罵,小時候一看就笑到停不下來。
可周星馳卻始終否認自己拍的是喜劇電影,那“喜劇之王”這個片名豈不是最大的諷刺?周星馳回答道:沒錯。他說的確實沒錯,因為長大后再看,真的就笑不出來了。
一開場,尹天仇對著大海喊道:努力、奮斗。游走在片場夾縫求生存,唯一能讓他堅持下去的也就剩下這四個字了。
據說當年周星馳與梁朝偉一同前往培訓班面試,結果梁朝偉入選。
周星馳成了跑龍套,拿了被梅超風一掌打死,一句對白反復背了三天的小角色。
當時他懇求導演能不能到第二章再死,并與導演深刻討論將死之人的內心感受。
因為不肯死被罵到狗血淋頭,當時吳孟達的戲份都要比他重,所以,在《喜劇之王》中,安排吳孟達來罵他自然夠資格。
周星馳對角色塑造加入了很濃重的個人風格,這在構思上不需要太過費神。
因為所有影像素材都來自曾經的生活點滴和真實的片場經歷。
比如成龍來客串的幾個鏡頭。
還有扮演死尸被群毆仍然一動不動的片段,把自己的痛苦作為滋生笑料的養分,其真實寫照背后是一場場悲涼。
周星馳在表演上對自己很嚴苛。
對其他人亦是如此,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進行說教,張柏芝當深有體會,影片中柳飄飄用沉淪的方式踐踏自己的尊嚴。
所有小人物都是一個樣子,但唯獨尹天仇比他們多了一點信念。
無論是遭受辱罵或質疑,仍然會說出那句話:其實,我是個演員。
從尹天仇看到柳飄飄即遇血光之災,到樹下教她如何擁抱,兩人坐在漆黑的大海前等待天明的那一道微光,再到兩人抹潤唇膏,彼此許下真摯誓言。
用愛情的溫度抵抗現實殘酷。
是尹天仇讓柳飄飄看見了藏于她內心深處的痛,以及被拋棄的尊嚴。
在艱難歲月中渴望真愛,在最落魄的時候反而能得到愛神的眷顧。
只有難才會懂,懂得才能擁有,而擁有了不珍惜,失去了則再入輪回,循環往復。
尹天仇最終沒有拿到男主角的機會,那本就不屬于他。失與得,一場夢。
但他卻賺回了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尹天仇每天都能吃到便當,柳飄飄也找到了愛惜自己的理由,曙光漸現,皆圓滿。
可是,真的圓滿了嗎?最起碼《喜劇之王》是這樣子的,喜劇之王之后再無喜劇之王,那么尹天仇與柳飄飄的愛情呢?
在1998年香港石澳《喜劇之王》的拍攝現場,上到聯名執導的李力持導演,下到演員劇務,都知道周星馳與張柏芝在拍拖。
兩人多場對手戲,火花碰撞,溫柔或粗魯的對白,體現的不僅僅是真實,還有揮灑的浪漫,假戲真做將這場“人生悲劇”升華。
但隨著影片殺青,兩人的戀情也就此宣告結束,如流星劃過 ,轉瞬即逝。
張柏芝憑此角色迅速走紅,名氣大了脾氣也就大了,片酬自然也水漲船高,而為報當年知遇之恩,張柏芝客串了《少林足球》,之后二人再無合作。
張柏芝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都留給了周星馳,剩下的皆是流言蜚語,一部電影兩個結局,一個如夢似幻,一個無奈哀嘆。
如今,柳飄飄還經常把“你養我???”掛在嘴邊,為了生活大打情懷牌四處奔波忙碌,而尹天仇依然活在夢里,活在自己的電影世界中,即便炒冷飯也不愿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