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饑餓站臺》,電影的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封閉的環境是一方面因素外,對于人性的考量和真實的反饋也是奠定電影基調的問題。我并不認為這部電影是在于批判社會制度分配不公,電影明確提到每個人只要自己需要的部分,所有人都有東西吃。所有人都能團結起來,完成對食物的分配才能抵制這樣的實驗。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主角行動就是讓食物分配做到合理,自發完成這一過程。這似乎是種徒勞的抵抗,獻出生命也只是把信息傳遞到頂層,而什么也沒有改變。但就因為有了這一次行動,也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改變總會有來臨之日。333層的小女孩是不存在的,100多層的大人都是靠著人吃人活下去,而最底層的小女孩沒有爭奪能力但是卻衣著干凈安然無恙,說明這個小女孩只是代表著希望(有良知的人)和寄托。

小女孩只是之前男主所救的哪位亞洲女性的好感和念想,因為女管理說過她進來的時候只有一個人,而她所尋找的小女孩根本不存在,男主就構想出了這小女孩,他相信這個女人和自己一樣,是個善良的人。小女孩就是那盤布丁,而這個亞洲女性也不過和男主一樣,想要改變這殘酷的現實,可是她失敗了。

最后關于權利的寫真太真實了,就是大部分都生活在一到兩百層左右,上層的人不會管下層的人,而下層的人的呼喊上層的人也裝作聽不到。可能一到兩百層的人都覺得這個世界兩百層左右應該是最低了吧,但殊不知,往下還有,再往下還有。上層的管理者也只知道最多250層的存在,所以就算坐在最上面的人,也永遠看不清這個世界到底可以有多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