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花果
編輯| 明明
進入十一后,重量級獻禮劇紛紛上線。講述新時代法治人使命擔當的《底線》、聚焦在疫情下的高三學子克服困難備戰高考的《大考》和居委會題材的《胡同》剛剛完結,由華策集團出品,國家廣電總局指導創作的重點劇目《我們這十年》緊接著于10月10日開播。
四星聯播的《我們這十年》共分為11個獨立篇章,通過《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等單元故事,塑造了新時代人民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的輝煌成就,以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目前,白百合主演的《唐宮夜宴》、白宇帆主演的《熱愛》、林一、黃志忠主演的《前海》三個單元已播出,最高收視率達2.022%。制作精良、貼近生活、生動幽默、熱血澎湃是其中的關鍵詞。
不僅如此,2022年Q4又將迎來一波獻禮劇潮,正午陽光的《縣委大院》、最高檢和世紀華納出品的《公訴精英》、上海廣播電視臺和貳零壹陸影視出品的《戰上海》、SMG尚世影業和完美世界影視出品的《縱橫芯海》、耀客傳媒的《后浪》以及總臺制作的《山河錦繡》等獻禮劇或將集體在這個年末亮相。

《大考》《底線》脫離說教,真情實感呈現“小人物”群像
2020年6月,廣電總局發文組織“理想照耀中國”為主題的作品創作展播活動,2021年10月29日,廣電總局又發布《“我們的新時代”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的通知》,意在不間斷地推出一批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各類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其中,獻禮劇基本上圍繞著建黨百年的歷史成就和工作經驗展開。

這期間,誕生了不少口碑佳作,也扭轉了人們過去對主旋律劇的刻板印象,《功勛》《山海情》《覺醒年代》的豆瓣評分都超過9分,《跨過鴨綠江》《理想照耀中國》《在一起》等劇則在8分以上。
這些獻禮劇在制作周期、創作質量、演員表演上的高要求,也讓不少一線影視公司、資深導演加入了制作獻禮劇的行列,集體創作的單元劇成為一大現象。去年,《我們這十年》的出品方華策影視出品了《我們的新時代》,上海廣播電視臺、花兒影視出品的《功勛》、耀客傳媒出品的抗疫劇《在一起》等都是由多位知名導演聯合執導的單元劇,并啟用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聯袂出演,力求為觀眾呈現出新時代的“升級版”獻禮劇。

通過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小故事講述大道理,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塑造新時代人民群眾鮮活群像的思路,在今年的獻禮劇中也體現得尤為明顯,甚至煙火氣和故事感更為濃郁。
例如法治題材的《底線》就請來了都市情感劇編劇費慧君、李曉亮搭檔創作,主創團隊在籌備期走訪了全國30余家法院,采訪約200余位一線法院工作人員,選取真實案例作為素材,最終將一個個極具代表性的案子,融入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中來,將普法內容與互聯網眾生相相碰撞,挖掘出更具思辨性和時代性的主題,最終締造出屬于法治題材的爆款劇。

《大考》則摒棄了沉重的底色,把故事發生地放在了安徽省的小縣城,以“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2020年高考考生為切入點,串聯起了五個考生家庭的喜怒哀樂,其接地氣的人物互動和臺詞對話,使觀眾能夠深切感受到,當災難和人生大事降落在個體身上時,所帶來的強烈戲劇張力,在保證主旋律敘事、社會話題性的同時,也塑造出了深入人心的中學師生群像。

近期播出的《我們這十年》有12位資深導演加盟,第一個單元就把去年河南衛視的爆款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的排練過程搬上熒屏,當年輕的文藝工作者的靈感火花撞上了熱愛漢文化的Z世代觀眾,“爆款”也被賦予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胡同》則以“老帶新”的演員搭配方式,講述改革開放后三代居委會人奉獻群眾的故事。

可以說,“小人物群像”是今年Q3開端的獻禮劇當仁不讓的主角,《底線》《大考》《胡同》《我們這十年》做到了在群眾現實生活的工作實踐和真情實感中找選題、找靈感,避免了單純說教、口號化、標簽化,讓主旋律獻禮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更強,也更具共鳴性了。
重大題材爆款預定,Q4能否再現“主旋律熱”?
10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公布2022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經評審,2022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項目7部包括《山河錦繡》《我是刑警》《燦爛!燦爛》《縣委大院》《大考》《大山里的女校》《我們這十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傾斜項目7部包括《山河錦繡》《我是刑警》《后浪》《縣委大院》《大考》《大山里的女校》《我們這十年》。

《縣委大院》是由正午陽光出品,孔笙執導,王小槍編劇,胡歌、吳越、張新成領銜主演的當代都市劇。該劇作為獻禮劇,講述了縣委書記梅曉歌與同僚團結民眾共建光明縣的故事,展現了基層干群風貌。

正午陽光作為獻禮劇大戶,曾在2018、2019、2020年連續制作了《大江大河1》《大江大河2》《山海情》幾部獻禮劇,這部最新的《縣委大院》依舊是正午的王牌導演孔笙親自出馬。編劇王小槍也是近幾年的大熱編劇,《面具》《對手》《功勛》每一部都是高口碑作品,以及《瑯琊榜》中的“梅長蘇”胡歌也時隔8年再次與正午陽光合作,這讓《縣委大院》的陣容一經公布就備受期待。
去年有引發口碑高峰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今年Q4則有去年執導了《刑警之海外行動》的導演余淳的新作《山河錦繡》,該劇不僅獲得了廣電總局的專項扶持資金,還出現在去年“大劇看總臺——原創之力·家國情懷”片單中,編劇由甲等執筆,特邀國家鄉村振興局原綜合司司長蘇國霞擔任顧問,李乃文、王雷、顏丙燕等主演,講述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陜西秦嶺腹地,兩代人28年間前赴后繼投身扶貧事業,最終使村莊徹底擺脫貧困的故事。
另外,《覺醒年代》爆火后,曾引發了一系列“年代高分劇”、“主旋律圈粉年輕人”、“主旋律劇熱度持續走高”等現象,今年也同樣少不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登場,《覺醒年代》的編劇龍平平就有一部《戰上海》不久后將于觀眾見面。其出品方之一貳零壹陸影視也制作了今年的獻禮劇《胡同》。

《戰上海》是由高希希執導,張嘉益、劉濤、李澤鋒、喬振宇領銜主演,唐國強、劉勁等主演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該劇根據劉統的同名紀實文學改編,劇情以上海解放一年的歷史為敘事中心,全景式鋪開中國共產黨解放上海、接管政權,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用一年多時間把一個經濟失衡、民生凋敝、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舊上海,成功帶入和平、穩定、發展的新上海。
聚焦法官日常工作的《底線》之后,今年的公檢法題材又將有一員猛將上線。《公訴精英》是由余丁執導,迪麗熱巴、佟大為、高鑫、尤靖茹領銜主演。其中,主演馮雷、馬元等還出演過2020年的爆款檢察劇《巡回檢查組》,熟臉上陣大概率會喚起該類題材愛好者的關注。該劇講述了高材生檢察官安旎入職江城檢察院后,面對眾多棘手案件,與刑警隊長何陸源通力合作,充分發揮各項檢察職能,在一系列案件旋渦中查找真相的故事。

同質化題材漸少,新興科技領域成“獻禮”新秀
近幾年,主旋律作品不斷更新換代,舊貌換新顏。公檢法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依靠過硬的質量和精妙的劇情抓人眼球,各個反應時代特色的新興行業、重要行業和熱門職業也成為獻禮劇的關注重點。
《“我們的新時代”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出了:“我們的新時代”主題作品需注意題材類型、開掘角度,需反映地域、領域的多樣化、均衡性,防止同質化以及題材“撞車”,保證主題鮮明、百花齊放。
如今年年初檸萌影業出品的聚焦短道速滑的《超越》、8月央視一套播出的瞄準重工制造業的《麓山之歌》、關注運河治理生態發展的《運河邊的人們》,以及10月播出的居委會題材的《胡同》,都選擇了不同地區、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進行書寫。

目前正在播出的《我們這十年》中,除了《唐宮夜宴》主角設置為歌舞劇院編導外,還有安建執導的《沙漠之光》單元聚焦綠色清潔能源,楊磊執導的《未來已來》單元關注的是5G技術,劉雪松執導的《前海》單元則講述大灣區青年通過科技創業的故事。
高科技理念,高精尖技術不僅貫穿于當下的創業、軍旅題材,也拓展出其他有關于“大國重器”的題材。執導過《陸戰之王》《號手就位》的導演張寒冰的下部作品《硬核時代》,就是以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誕生過程為創作題材,講述中國核電人的30余年奮斗歷程。

由SMG尚世影業、完美世界影視出品、李駿執導,黃曉明、王鷗、張超主演的創業劇《縱橫芯海》,講述的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一群頂尖人才響應歸國熱潮,迎難而上,從無到有開始摸索,不斷完善自研技術,推動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用全新視角詮釋了“中國科創人”的奮斗故事。

此外,慈文影視出品的展示北斗導航系統30年研發歷程的《蒼穹以北》,滕華濤執導的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城中之城》,都預計在下半年開機。
結合前三個季度播出的獻禮劇和第四季度的待播劇,可以發現,除了“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主題輸出不變外,青年現象、基層治理、群像敘事和新興領域成為今年主旋律劇集的新趨勢。而在前兩年大批高質量主旋律劇涌出、觀眾審美逐漸提升的當下,想要實現新突破、成就新經典,將更加考驗主創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