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什么老歌好聽,新歌不成,且聽我道來。一首好歌,就是一篇美文。首先要求作詞者,譜曲者思想品德端莊厚重,還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大家去看看,哪些好歌曲的詞曲作者都是什么年代的人,就會驚訝的發現,全都是二十,三十,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寫不出來。要有分工,寫詞的專寫詞,譜曲的專譜曲,緊密合作。

詞作家要扣緊主題,寫出詩意,要精通格律,寫出韻味。首先要有好詞,才能讓作曲家思維產生共鳴,產生靈感,才有可能譜出悠揚動聽的旋律。寫詞,又譜曲的人不可能作出精品來的。要有敬業精神。詞曲作者對待自已的作品,要像對待藝術品一樣,精雕細刻,反復琢磨,才有可能產生精品。浮躁的環境,浮躁的心境,是寫不出來的。以上三條,就是好歌今不如昔的主要原因。從小聽到的是歌頌新中國的歌曲。

創作者,演唱者和人民群眾,懷著對共產黨的感激,對新中國的熱愛,對新生活的追求,為新中國更加強大美麗,都在無私地工作著,奮斗著。因而創作者從心靈深處迸發出音符,歌唱者從肺腑里高歌,人民群眾從內心里聆聽,怎么能不深入人心而激勵人民奮斗呢?再說現在,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世界上的強大,和凝心聚力的新氣象,也是文藝工作者為此引吭高歌的,但傳唱下去的不多。

主要是人們太急功近利,缺少生活,沒有底氣。創作者為錢而漂浮著,演唱者為錢而無病呻吟,假唱一氣,討人生厭!因此,我們仍然喜歡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歌曲。無論光陰如何流逝,那些有生活氣息,發自內心的歌曲,永遠流傳!人找認為歌曲作為一種藝術表達,首先要考慮為誰創作為誰服務的問題。原來的歌曲表達的為工農兵服務為建設祖國的感情。文藝工作的路線完全是按毛主席座談會講話去創作。

在中國革命刁建設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起到了教育人民鼓勵人們為事業努力奮斗。在近幾十年內就幾乎沒有什么可唱的歌曲,除了些民歌之類的再也沒有,實在遺憾!現在的歌調太復雜,編歌的人太多,也不知道他們都是什么水平,就感覺把說話拉成長聲就是歌,唱成怪腔怪調就是時尚,就是搖滾,也許這是新鮮的東西,但是他不適合有些人去欣賞,因為它不適合這些人的口味,聽不懂,不明白也不習慣這種口味。

聽慣了過去那些老歌,感覺心里舒坦,聽著自在,覺得非常好聽,過去那種旋律占領著,一些人的思想靈魂,充實著感覺和記憶,認知和感知中,滿滿的都是過去老歌的情調,那悠揚動聽的歌曲,感人的故事,久久地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回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欣賞水平,不同的年齡段,喜歡的歌曲腔調也不一樣,很多的,過去生活過的老人,都會感覺老歌特別好聽,因為他們是聽著老歌過來的人,對老哥感情特別深厚。新歌代表一個時代的發展,老歌代表一個時代的記憶,各個時代的作品都能給各個時代的人帶來快樂,幸福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