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現在的觀眾沒功夫片(劇)看,但不會同情你們,因為都是你們自找的。

國慶晚會上的一個趙文卓“空中踢刀”,讓無數的網友質疑了這么多天,硬說是特效。含亮老師,甚至很多網紅不都復制了嗎?很多普通人都能做得出來的動作,你們卻去質疑一個全國武術冠軍、武英級運動員做不到?可笑!可悲!可恨!可嘆!

按照這屆觀眾的思維,李小龍的截拳道豈不成了花拳繡腿?甄子丹和吳京在《男兒本色》中的巷戰豈不成了過家家?成龍拍《東方禿鷹》時有威亞吊著,怎會摔傷?“弱不經風”的焦恩俊怎能踢起那么重的刀?元華翻跟頭也是動作合成的?在功夫片最好的時代,這些看似高難度的動作,實則都只是“常規操作”而已。

惠英紅和楊麗菁在屋頂上飛奔,鄒兆龍和安志杰在擂臺上搏擊,洪金寶一腳踢碎夜總會的桌子……這些當然會有戲劇化的處理,當然會有后期的剪輯,但前提是,這些功夫演員們本身都有著非常扎實的武術功底。扒姐小時候看功夫片,連林正英和錢小豪打僵尸都信,那種“代入感”讓人身臨其境、欲罷不能。

這下好了,現在的觀眾啥也不信——你看趙文卓踢刀,特效;你看王寶強劈腿,替身;你看《一代宗師》里展示的那些功夫,后期合成……影視圈當然有很多“馬保國”,但并不是人人都是“馬保國”。很多人臺下學武十年,可能就只為那臺上三分鐘。結果你卻說,“假的!”這對他們公平嗎?

當趙文卓“空中踢刀”被質疑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的觀眾有代溝了——這不是一名武術運動員的常規操作嗎?多年前,比這牛的動作多了去了!說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張紀中翻拍《天龍八部》,因為他加了很多“科技”的東西,當時的觀眾也是各種吐槽、嘲諷,結果人家不拍了!你回頭再看看,現在拍的金庸劇能和張紀中拍的金庸劇比嗎?

無獨有偶,當年徐克的《七劍下天山》《三少爺的劍》剛出來的時候,觀眾們也不買賬,紛紛懷念張徹、楚原。現在徐克不拍了,你還有武俠片看不?

有懷疑的態度當然是好的,但咱們不能懷疑一切,一切都是懷疑。功夫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怎么會說沒就沒了?很多人從小習武,怎么可能沒點“絕活”?當武德充沛變成了一個貶義詞,當真正的武俠片和功夫片被古偶片和奇幻片取代,當“陰柔風”取代“陽剛氣”,當大俠變成了歐巴……請問,您去哪看功夫片(劇)?以前一直以為這個鍋是資本的,現在突然發現咱們觀眾也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