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鋼琴家案件我認為是虛構的,畢竟能稱得上國際知名鋼琴家的人鳳毛麟角,再加上劇中說的疏于練習,綜藝節目上得太多導致專業不精,作為觀眾我還是有些聯想的,這段劇情讓我覺得最過癮的是,揭露了明星經濟團隊粉運的真面目。

鋼琴家辛承軒的經紀人策劃制造輿情,收買知名博主撰寫發布了不利于醫院的文章,導致粉絲針對醫院和麻醉醫生進行大量投訴,甚至有極端粉絲到醫院掛號,見到醫生后就直接辱罵,說”代表辛辛的350萬老婆跟你要個說法”。

麻醉醫生沒有做錯任何事,但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醫院和法院都被這些粉絲盯著,劇中的法官都是明眼人,很快看出了鋼琴家這邊的真實目的。

在辛承軒的粉絲群里,舒蘇看到了粉絲針對醫生和事件的詳細計劃書,法官們看到非常驚訝,沒想到粉絲行動可以如此有組織、有計劃,舒蘇說了一句話:藝人經濟團隊和大粉都是有聯系的,粉絲的動作一般都是藝人經濟團隊的授意。

在看到真相之前,我沒想到失誤的真相是疏于練習,業精于勤荒于嬉,鋼琴家自己為了經濟效益荒廢了訓練,導致不斷出現失誤,這件事早晚會被網友或粉絲發現,他和經紀人大概是想要利用這件事進行炒作,維護自己的形象,方便以后繼續賺錢。

劇中方遠結合經濟團隊的行為進行了分析:
1、辛承軒的經紀團隊發起這么強烈的輿論攻勢,找到專門處理醫療糾紛的知名律師,但卻進入調解,不急于開庭求個結果。
2、輿論上針對醫生和醫院的打擊持續時間如此長,這背后脫離不了經濟團隊的授意,這是明顯的惡意訴訟行為。

如果不能盡早解決,經紀團隊就會成功地把“無良醫生害了辛承軒”的觀念印在公眾的腦子里,而辛承軒就算以后不能彈琴了,也有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借口,為自己的失誤找到外在借口,這個醫生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這才是最可怕的。

粉運?或者叫粉絲運營?很多經紀團隊都在招聘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是做什么的呢?
更多的話我覺得大家也心照不宣吧,尤其是流量明星這樣的概念出現后,數據和運營成了一個必須項,必須做數據,必須有熱度,必須去運營粉絲,這種趨勢下,粉絲成為運營的目的和手段,粉圈大戰難道不是經紀團隊的運營手段,或者說是粉絲圈內一些人想要上位的手段嗎?

原來編劇什么都知道,原來法官什么都知道,原來觀眾什么都知道,那到底還有誰是糊涂的呢?在劇中大概是辛承軒在網絡上現實中的一些粉絲,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被團隊利用了,也不知道真相,就開始攻擊醫生和醫院。
劇中畢良醫生在法庭上的那段話很激動也很感人,我們三代醫生幾十年的奮斗,就被一些粉絲給抹殺了?我三十幾年的付出就被網友抹殺了?我要求你們必須道歉!

我們都不希望娛樂圈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利,縱容乃至助長無良媒體信口開河,肆無忌憚。但如何能遏制這種現象呢?追本溯源,一切還是在流量經濟上應運而生的,資本運作手段多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炒作的底線恐怕已經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經紀公司把粉運的廣告發得“震天響”,觀察藝人的粉絲行為大概就可以知道經紀團隊到底想做什么了,這不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