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慶節,電影大盤當日票房2.6億多,其中《萬里歸途》億1.8億遙遙領先,呈現出了一家獨大的態勢。上映兩天,《萬里歸途》票房破2億,達到了2.4億多。如此看來,《萬里歸途》國慶檔票房冠軍穩了!
《萬里歸途》排片不到38%,但票房占比接近70%,18.2%的上座率在國慶檔新片中也是遙遙領先。其他新片表現疲軟,兩部老片《哥,你好》《新神榜:楊戩》上座率表現則相當不俗,明天開始,這兩部影片的排片率也會因此水漲船高。
《萬里歸途》是一部非常感人、震撼的電影。
筆者第一次落淚是在一心想要回家的宗大偉,最終還是選擇逆行,踏上了撤僑路。當時,宗大偉(張譯)、成朗(王俊凱)義無反顧地乘車趕赴險境。為了讓身陷戰火中的同胞平安回家,他們奮不顧身,負重前行,奔赴戰亂前線,此舉既讓人感動又令人敬佩。而整部影片,叫人感佩之處還不僅于此。之所以會不斷被劇情打動,被人物角色的命運所牽絆,主要是因為導演饒曉志拍出了普通人在極惡環境下的求生欲望,真實景狀。那種對生存的渴望,對和平的期許,對平安回家的向往,都揉在了普通人的眼神里,表情上,肢語中。求生是人的本能,極惡環境下,這種本能往往能被激發到最大,而因此產生的共情也往往能達至最高。
《萬里歸途》兩個多小時,卻讓人不覺得累,這還是很難得的。作為商業大片的部分,影片拍得很狠很硬,無論是連天的炮火還是奔逃的人群,不管是殘忍的暴行還是奪命的誅戮,都極具緊張感、沉浸感,戰爭的殘酷與可怕瞬間躍然幕上。百余名同胞跋涉于戈壁、沙海的長鏡頭,則見證了撤僑的艱難,回家的心切。對小人物細膩情感的聚焦亦非常接地氣入生活,代入感很頂。白婳全程隱忍直到上飛機時才“崩潰”的情緒,宗大偉和妻子視頻時的鬼馬精靈等細節化碎片化生活場景的再現,不僅豐富了人物角色的厚度,對回家這個大主題的烘托和表達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萬里歸途》群戲很精彩,即便是小配角甚至不知名的群演,對情緒的表達、心理的捕捉都很到位。戰火紛飛中那些同胞、難民的眼神、表情,寫滿了對戰爭的恐懼,對叛軍的控訴,對和平的神往,對回家的希冀。作為主演,張譯的表演猶令人信服。尤其是輪盤賭那場大戲,張譯對情緒的拿捏、心理的詮釋,層次感、漸進性兼具,真實還原了外交官不屈不饒,頑強求生,堅定信念,智勇逆轉的場景。與張譯有大量對手戲的王俊凱雖仍顯青澀但進步亦肉眼可見。片中,成朗在“萬里歸途”中得到了歷練和成長;戲外,王俊凱通過對成朗的演繹,也得到了歷練和成長。《萬里歸途》是首部聚焦中國外交官撤僑幕后電影,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