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現在還喜歡看選秀綜藝嗎?個人覺得,該類型的綜藝在2005年是高峰期,李宇春、周筆暢她們那一屆的超女,在互聯網沒有盛行的年代,依靠短信的投票力量,掀起全民選秀狂歡。
到了今天,選秀綜藝的熱度依舊不減,但總覺得換湯不換藥,亮點越來越少。加上綜藝有腳本的說法日盛,也損失了很多觀眾緣。可以說,導師是選秀節目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環,怎樣和節目和平共處,是導師除了專業能力輸出外,需要學習的必修課。

前幾天李玟去了《中國好聲音》接替廖昌永當導師,就有關于她質疑節目規則的視頻流出,但后來她又發了微博,表示和導演組的誤會都解除了,未來和學員繼續并肩作戰。可以看到,李玟不會退出節目錄制,畢竟像她那么全能的前輩藝人,節目組不會輕易得罪。
至于誤會解沒解除、解除了多少,旁人沒必要深究。后續李玟如果想愉快的參與完本季的錄制,可能要注意幾點。

第一肯定是展現過硬的專業實力,這樣才能符合導師的人設。從李玟之前參加過的綜藝來看,她的實力毋庸置疑,而且綜藝感也不錯,和節目組屬于商業共贏。選秀舞臺需要優質導師增加專業度,當然導師也需要通過爆款綜藝提升曝光度,進而在演藝事業上有更多可能性。
第二點,要會打造學員。自己厲害沒問題,但是導師的職責,也要幫助學員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個綜藝,如果想去提升節目自身的逼格,就要輸出行業價值。如果好聲音的舞臺,能再次出現像張碧晨、吳莫愁那樣的優質歌手,作為起始站的綜藝自然功不可沒。所以,李玟需要幫節目打造優秀的選手,為行業輸出人才。

最后,平衡好資本、規則、自己三方面的影響。資本方當然想通過節目,增加關注和熱度,點擊量上去了,節目的商業價值就高了。可能會有一些博眼球、或者不合常規的操作,如果在大眾接受的范圍內,導師的職責應該是更趨于公平公正。
節目有它的規則,是否公開透明,觀眾說了算。但導師心里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如果太過于妥協,也不是稱職的導師,你們覺得呢?歡迎給文琪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