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是最好的編劇,
只是很少人能演好。
01
最開始被《萬里歸途》所吸引,
是這部電影先放出來的一段花絮——
四處荷槍實彈的軍人,
不知何時爆炸的炸點,
…………
來自戰亂地區的群演目睹之后,
瞬間被眼前的真實擊潰,淚流不止。
盡管他知道這只是一部電影,
可于他而言,
這就是他的家鄉曾經,
以及正在發生的一切,
這份真實感,讓他身臨其境,觸景生情。
其實,《萬里歸途》是一部早已劇透的電影,改編自真實的撤僑事件——
一群中國外交官赤手空拳,
帶領同胞穿越戰亂的異域之地,
萬里歸家。
但在看完這部電影的首映后,
我也猶如那個外國群演一樣,
一再為電影中所呈現的真實感所震撼,
久久心緒難平。
02
什么是戰爭?
可能如片中所言,
我們這一代人都“對戰爭沒有概念”,
戰爭只是歷史或者新聞中那些冰冷的傷亡數字。
而在真實的戰爭當中,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炮彈或子彈會從哪里飛過來,打在誰的身上。
為了再現真實的戰亂場景,
片方一比一還原了2萬平米的異國小城,
大到每一個建筑,小到糖果紙上的阿拉伯語標識,劇組都嚴格把控。
所以當你在IMAX的巨幕下,
聽到突然炸響在耳邊的槍炮聲,
看著劇中演員臉上的驚愕與恐懼,
你會不由自主跟著緊張起來——
原來,這就是戰爭,真實的戰爭。
可能也會如探班的吳京,
在監視器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到場景當中,下意識地為同胞擔心起來。
我們或許該慶幸,
我們不必切身體會戰爭的殘酷。

03
很喜歡電影中的一段長鏡頭。
剛在一場爆炸中死里逃生的四個外交官,
灰頭土臉,
眼看汽車已經被炸毀,
只能徒步走回不遠處的大使館。
鏡頭也隨著四人狼狽的身影,
穿街走巷,
記錄下戰亂中的眾生相——
接近爆炸中心的地方,
人們驚慌失措,無序奔走;
可也就是隔了幾條街的小巷里,
竟還有一群小孩在無憂無慮地踢球,
猶如處在一個平行世界。
很不合理么?
恰恰很真實,
真正的戰爭不止會讓你恐懼,
更會讓你無奈,最終只能習慣它。
同時,這個真實的平行世界是現實世界的一個絕佳隱喻,也埋下了結尾彩蛋的伏筆——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
但并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04
這部電影里,
張譯飾演的外交官宗大偉沒有瘸,
但是,可能更慘——
本以為只是一場出差,
卻因客機滿員讓出了座位;
一開始推脫救助任務,
只為第二天趕回去等待孩子的出生,
卻最終義無反顧逆行踏上了撤僑之路;
…………
不必說被拿槍指頭是家常便飯,
甚至還被直升機追著跑。
你將看到一個好萊塢式的超級英雄么?
并不是。
懟在臉上拍攝的鏡頭,
呈現在巨幅IMAX銀幕上,
你可以清晰看到宗大偉臉上的每一個細微遞進的表情,每一次眼神的閃躲——
你會知道,
更多時候,
他們也是既有小情,又有大義,
有克制的脆弱,
也有義無反顧的勇敢的普通人。

05
宗大偉要接回家的一群人,
也都是普通人。
有身處隨時都要撤離的危境,
還喝得爛醉如泥的酒鬼;
有自告奮勇幫宗大偉修電話,
卻無奈發現專業不對口的不靠譜小伙子;
…………
顯然,隊伍不好帶,
而且與大使館也失聯了,
只是宗大偉也沒想到那么不好帶——
王迅飾演的一個小老板劉明輝,
在途中不聲不響脫離了隊伍,
為這次的回家之旅平添波折。
而當你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看到了外交官也會脆弱,
或許在看到這一幕時,
不會有太多憤怒。
這就是真實的小人物,
是劇中人,也是現實中的身邊人,
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如果說現實是最好的編劇,
那么很少人能演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自作聰明做了逃兵。

06
劉明輝的脫隊,讓宗大偉再次面臨抉擇:
由他去,還是把他找回來?
電影里宗大偉面臨過很多次抉擇,
每一次抉擇的背后,
有他不能給老婆說的理由,
有他不能告訴大家的真相,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
甚至他的同事,
由王俊凱飾演的新人外交官成朗都一再地質疑他。
劉明輝的脫隊,就與此有關。
只是別人不理解他,
但他理解劉明輝,他們都只是想回家。
沒有什么猶豫,
宗大偉把隊伍交給了成朗,
帶著殷桃飾演的白婳一起朝著劉明輝離開的方向尋去——
因為他的任務,是“帶所有人回家”,
他不能拋棄放棄任何一個人。
而他也相信,
“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從不需要權衡利弊的抉擇。

07
電影的結尾里,
宗大偉一身風塵回到了北京,
數次被煙花炮竹嚇得狼狽側身低頭。
是依然擁堵的馬路,
巷子里玩鬧的孩童,
樓下吵架的鄰居,
以及抱在懷中剛出生的閨女,
才讓他意識到已經回到了家,
一切都好起來了。
“這世界會好起來的?!?/p>
這是電影里宗大偉的愿望,
這也是那些戰亂地區人們的真實愿望。
而所謂愿望,
有時候就是你相信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只是,這些話說出來太輕描淡寫,
或者需要你走進影院之后,
才能體會“祖國不會放棄一個同胞,我們一定帶大家回家”這句話的重量,
才應該明白,那些硝煙里的驚心動魄,
那些談判博弈過程中的不卑不亢,
不該就這么悄無聲息,
隱藏在那些喜悅的面容之后,
相信我,這個國慶節,
你可以相信《萬里歸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