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佛教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早已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體系,奉行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的重要的影響,發展至今,道教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為主。而佛教起源于印度,漢朝傳播到我國,在南北朝時期擴散于全國。而少林寺成為了佛教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傳播之一。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也融合了華夏文化。在歷史上也影響著每一個封建王朝。而少林寺在古代也出現了很多英雄救義的典故,最出名的就是少林寺十三僧棍救唐王的故事;并且在明朝的時候還同官兵抗擊倭寇。
而現近代抗日戰爭時期為什么總是看見道士下山參與革命中為何沒有看見少林寺的武僧下山救世呢?其實少林寺只是眾多寺廟的一個,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佛教人士,而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寺廟是有著家國情懷的,最著名的就是五臺山救國同盟會,那會是由聶榮臻大帥在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后,宣傳和動員佛教人士參與抗日救國,組織動員了1700多人,其中對功夫較好的還組建了和尚連,投身于救國行動中,正所謂“我佛慈悲亦懲惡”,妖魔橫行自然要一棒掃乾坤。
對于當時的國內形勢比較復雜,很多寺廟也選擇了中立,不直接與日本人發生沖突,用其香火錢支援抗戰物資。對于佛教其實他們的思想是修未來佛,對本世是來經歷苦難的從漢朝流入我國的是小乘佛法主要是度己,在大乘佛教流傳進來后依然占一小部分,所以很多僧人是不涉及紅塵俗世。而道教是秉承天人合一,亂世既出世,無量佛!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事情,在河南開封也有一些佛教人士主張投降,投靠日本人,只管自己的利益致國家于不顧。其實在純潔的地方也有瑕疵的地方,不同的時期我們只能盡自己的一份力,其中有英雄,也有狗熊,也有背后默默付出,不問前程的人。讓我們銘記曾經為民族族大業付出過功效的各方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