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題材,是近期的流量密碼。
電影有《隱入塵煙》低開高走,口碑不俗。
短視頻有《二舅》爆火,引發全民大討論。
雖然熱度之下,爭議免不了。
但無論如何,這都顯示了這方面的題材正在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其實,外國也一樣。
兩年前,就有一部田園題材劇成為年度黑馬。
故事有趣,人物生動,對鄉村的描繪既富于詩意,也極盡真實。
第一季播完,就被人們奉為神劇。
如今,新一季回歸,1集直沖豆瓣9.7。
又是一年金秋時,大自然和小動物再次赴約。
十一將到。
不如就用這部治愈神劇,拂去我們的疲倦——
《萬物生靈》第三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2020年,《萬物生靈》第一季上線。
本土收視率高達20.4%,打破了英國電視五臺(Channel 5)六年來的收視紀錄。
中國觀眾也同樣被它驚艷。
豆瓣上,第一季評分9.3,第二季9.5。
如今第三季才出2集,開分9.7。
今年的英美劇TOP3,又穩了。
之所以能拿到如此高分,只因二字「治愈」。
劇集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英國鄉村。
年輕獸醫哈利與老醫生一起,每天開著輛冒黑煙的老爺車「南征北戰」。
為鄉間小動物們減緩身體的病痛。

書中曾說:
「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
便能對我們述說至美至真的故事。
大自然的真實面貌,
比起詩人所能描摹的境界,
更要美上千百倍。」
是啊,還有什么能比小動物和大自然更治愈呢。
劇中的田園風光,簡直是一幅幅動態油畫。
深淺不一的綠色牧原,一望無際。
水藍色的地平線上方,白云悠悠。
樹林擁簇成團,點綴其中。
配合著適時出現的悠揚音樂。
仿佛能感受到靜謐的微風,和青草的香氣。

各種萌趣的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故事。
小鎮富婆家有只京巴。
名字也頗有中國風味——
姓「吳」(Woo),名「淘氣」。

小吳每天被主人喂惠靈頓牛排。
竟然患上了「三高」,被迫減肥。
嚯,沒想到,狗也得了富貴病。
還有一只無辜小橘貓。
不小心被醉酒的哈利抱錯。
差點就被割了蛋蛋。
好在及時發現,否則又免不了一場「醫患糾紛」。

在鄉下,獸醫看病的對象,不只是養尊處優的寵物們。
還有與農人相依為命的牲畜們。
專職配種的公牛,渾身的腱子肉精壯無比。
只看一眼都讓人害怕。
直接把哈利逼上墻頭。
難產的母牛躺在地上,發出悲鳴和哀嚎。
主人和哈利,同樣心焦。

還有剛出生的小牛,掙扎起身。
踉蹌到母親身下吸奶。

美好事物自帶光芒。
生命的奇跡,不論看多少次,都那么動人。
見到它們的瞬間,996社畜們還有什么包袱不能被卸下呢。
《萬物生靈》的治愈感,不止來自田園風光和可愛動物。
也來自其透露出的生活態度。
影片溫馨平和,但并未完全將人間疾苦過濾。
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要面臨生活的枯燥、焦慮和挫折。

比如,對農業生活的展示就很真實。
牛圈馬廄,泥濘不堪。
男主第一次出診,曾被馬兒踢倒在地。
西裝皮鞋全沾染了泥巴,十分狼狽。

農民更是常常擔驚受怕。
動物是財產,是生產資料,也是一起奮斗的伙伴。
他們對動物的呵護,既飽含情感,也關乎生計。
牛的咽喉長了腫塊,喘不上氣。
農戶們就幫它按摩,徹夜未眠。

牛犢們莫名其妙胃痛,一個接一個死去。
卻遲遲沒能找出病因。
與牛兒相依為命的農婦,只能倚在墻邊抹眼淚。

這絕非理想中的烏托邦生活。
疲憊和艱困,伴隨著壞運氣時有發生。
耗去了許多時間,卻未必有回報。
這才是舊時代農業生產的真實。
此外,劇中人物也不是活在真空玻璃罩里。
他們都有厚重的過去,如今也各有煩惱。
老醫生曾參加過一戰,射殺無數戰馬。
弟弟獸醫考試沒通過,被老醫生罵得狗血淋頭。

行醫的日常,也不只是充滿了「牛奶和蜂蜜」。
哈利的書中曾經寫到,大多數時候,獸醫是一成不變的例行工作。
毫不刺激,算不上愉快,甚至毫無娛樂性可言。
有時,要面臨不厭其煩的農夫。
即使在酒吧小憩,他們也會端著啤酒找來,和你談論吃不上奶的豬崽。
或干脆讓你馬上出診,看看他家奶頭堵塞的牛。

有時,客戶會帶著自以為是的傲慢。
獸醫們只能據理力爭。
好讓馬兒不用遭受非必要的痛苦。

然而,這些煩惱都是生活的小插曲,輕輕一筆便帶過。
劇與書一樣,沒有美化現實,也沒有煽情渲染。
而是聚焦一些平常小事,發現其中的美好和樂趣。
老破車剎車失靈。
沒事,隨心而動,剛好能再開快點。
弟弟讀不進去書,就讓他在實踐中學習。
這邊翻書,那邊看病。書到用時方恨少,頑劣弟弟自然開竅。

《萬物生靈》看上去好像講的都是雞鴨牛羊。
但背后蘊含的,是作者看待世界的方式。
既有淡然博愛的處事態度,也有為生存而努力的堅韌和勇氣。
這才是治愈社畜疲憊心靈的真正良藥。

回歸我們的現實,也與《萬物生靈》如出一轍。
短視頻創作中,鄉村題材一直是大熱門。
而網友們的口味,也經歷了一系列的進化。
最早,流行李子柒等古典唯美風格。
但厚重的濾鏡,把真實農村生活中粗糲的一面抹去了。
田園牧歌的理想,更像是虛假的遠方。
于是,便有了各種網紅下鄉擺拍。
或靠虛假故事賣慘,或是格格不入的做作。
很快就被火眼金睛的網友識破。
欣賞自然美妙是人的本能。
但努力生存才是生活的本質。
《萬物生靈》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是有真實原型做基礎的。
它改編自英國作家吉米·哈利的自傳小說——「萬物」系列。
哈利人稱「左手能殺豬,右手能寫書」。
既是個手藝精湛的獸醫,又是個天賦異稟的作家。
他用平實幽默的筆觸,記錄了行醫的點點滴滴。
每一本著作都獲得了極高的贊譽,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暢銷書為哈利帶來了榮譽和財富。
但他依然選擇留在鄉間從事獸醫工作,直至生命的終點。
足見他對這份工作的喜愛。
哈利的原作如果直譯的話,應為:「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萬物,也包括人類。
只是,很多時候人類忘記了這一點。
隨著文明的進步,城市化的高度發展,人們的欲望也愈發膨脹。
認為自己可以主宰萬物。
而這部《萬物有靈》卻讓我們看到了與文明相悖的另一個角落。
相對落后,卻生機勃勃。

這也是我們在觀看《萬物生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
故事并非發生在一個和平、富足、安寧的美好時代。
彼時,世界性的災難正在一輪又一輪地降臨。
第一季開始,正值大蕭條時期。
許多人找不到工作,甚至打出「包食宿,免薪水」的招牌。
再加上工業化極速發展,城市里的人們對牲畜的需求降低。
因此,獸醫需求,少之又少。


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哈利仍然堅持己見。
這才獲得了鄉下獸醫的工作機會。

然而,連這樣偏僻的角落,也難逃人類文明的侵蝕。
有一回,老醫生讓哈利看遠處山坡上瀕臨滅絕的短角牛。
短角牛的滅絕,是因為它們不符合人類的需求。
產奶,比不過其它奶牛。
無法讓農場主帶來更多價值,自然便被人類拋棄。
這片土地的獨特性,也正在一點一點的消亡。

到了第三季,鐘表快進到了二戰前夕。
劇中的主角們,自然還無法預知未來。
但熒屏外的我們,早已知曉他們將會面臨怎樣一段黑暗時期。
即使這個世外之地,也不可避免地將會受到戰火的影響。
「看他們造船的速度,就好像我們已經在打仗了」

在那樣的年代,萬物是渺小的。
想要徹底地逃脫苦難,幾乎不可能。
但關鍵之處在于,我們面對苦難時,應該展示出怎樣的態度。
歷史的車輪,無法抵擋。
有人屈服,有人崩塌。
但也有人,依然可以守住個體的光輝。
那一刻,便是萬物偉大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