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由陳思誠執導,上映后網上差評一片,豆瓣評分更是不及格,僅拿到了4.3分。

很多觀眾看后直呼劇情幼稚,低估了觀眾的智商。

作為一部科幻片,在劇情以及人物設定上都略顯弱智,難怪會被觀眾給出年度最爛的評價。
即便如此,不可否認的是,陳思誠確實很懂中國觀眾,不管是大爆的《唐探》系列,還是他監制的《誤殺》及《誤殺2》,都很準確地拿捏住了中國觀眾的爽點。
而《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誤殺瞞天記》于今年才引入中國內地上映,上映后網上好評如潮,豆瓣評分8.6。
對比兩部電影,各有優劣。
《誤殺》在剛上映時曾在國內掀起了一波觀影狂潮,該電影明顯是為國內觀眾量身定做的一部片子。

雖然背景設定在泰國,但人物和故事設定卻很貼近中國觀眾,而肖央自帶親民的氣質,在飾演李維杰這一角色時,能夠很快地將觀眾帶入到市井小民的那種氛圍中去。
而《誤殺瞞天記》自上映以來,片方都以“爽片”來宣傳,而相比國內的《誤殺》來看,該電影在劇情及人物設定上相對來說更完整一些,故事性也更強一些。
《誤殺瞞天記》

《誤殺瞞天記》主要講述了李維杰和家人本來過著安寧的生活,但一個人的突然闖入打亂了他們的生活。
一天,大女兒安久在去參加野營時結識了警察局長的兒子薩姆,沒想到這個看似文質彬彬的男孩,竟然會是一個可以摧毀他人生活的惡魔。
在野營期間不僅拍下了安久洗澡的照片,之后還威脅她并試圖強奸她。
在激烈的反抗后,安久失手殺死了薩姆。
平靜的生活被這件事徹底打破,故事也從這里開始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在電影的開始部分,節奏比較緩慢,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長里,前二十分鐘基本都在交代故事背景,這大概也和印度當地的背景有關。
而《誤殺》中則精簡了這一部分的冗長,但在生活化的描寫上相對《誤殺瞞天記》則顯得略微單薄和表面化些。
比如描寫李維杰喜歡看電影這一部分,《誤殺瞞天記》中是李維杰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視機中一段用蒙太奇手法剪輯的追車場面,當面對外行店員的夸贊時,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錯誤觀點,并且詳盡地解釋了其中的拍攝技巧。
這些都可見他對電影的癡迷和了解。
而影片中的李維杰人物形象還有眼神中都透露出一股狠勁,這種人在現實中如果是壞人那是很危險的一個存在,但如果是好人,他也會為了正義以及維護自己所堅守的信仰奮不顧身,這些都為之后的故事做好了鋪墊。

同時,影片中也通過不多的幾個鏡頭就展現出了李維杰的正義感,但同時也暴漏出了他做事鋒芒太露的缺點。
比如:借助電影中的知識,幫助一對被壞警察蓋通德威脅的老夫婦解救了他們的兒子。也因為這件事,李維杰得罪了壞警察蓋通德。
而之后,他又不避其鋒芒地和他起了正面沖突,在蓋通德上級面前當面揭發他抽建筑工人伙食回扣的事,同時暗示他是警察中的臭蟲。

這一系列舉動都為之后的故事發展埋下了禍根。
和《誤殺瞞天記》中的李維杰相比,《誤殺》中的李維杰更像一個市井小民,比較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但同時也缺少了人物身上的那股狠勁。

畢竟,在之后的劇情發展中,人物需要跨越道德的邊界,這些除了勇氣之外,身上自帶的那股狠勁才能讓他在身處那種極端狀況下能夠當機立斷,
為了拯救家人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在一夜之間跨越道德的邊界,同時策劃出一系列天衣無縫的脫罪行為,這些既需要足夠的“狠”和膽識。
在策劃脫罪這一環節中,《誤殺》中僅僅一筆帶過,而《誤殺瞞天記》中則精彩地呈現了這一環節。
電影是時間的藝術,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導演可以將時空錯位,將時間隨意拉長和調換。
而如果將這一手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再憑借著對人心理的操控,就可以修改人的記憶。
在女兒殺死薩姆并且和母親兩人一起將尸體掩埋在自家院子里后,為了保護家人,李維杰實施了一系列掩埋證據的行為。
首先銷毀薩姆的車,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讓蓋通德看到了,這為他們一家之后的危險埋下了伏筆。

其次,將薩姆的手機卡扔到開往別處的卡車里,因而擾亂了警方的調查路線。
將這些都處理完畢后,為了提供自己的不在場證明,李維杰帶著一家假裝去外地聽講經。
在回來二十多天后再次在曾經見過的人面前重復他們10月2號去聽講經這件事,便達到了篡改他們記憶的目的。
這些都源于,人的記憶本身是不連貫的,都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來存儲的。
李維杰就是利用人記憶的片段性,再次向目擊證人提起他們的行程其實相當于向他們的記憶輸入了一個可以組合的片段,
之后再和以前的記憶片段相組合后,就形成了一條連貫且被認為真實發生過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記憶被混淆了,因而起到了更改記憶的效果。
早在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中便再現了法庭審判中證人證詞的多變性。
當武士被殺后,每個人的證詞都是事實的,卻又都和事實有所偏差。
在《羅生門》中便充分展現了記憶的欺騙性,不僅騙別人,有時候連自己都被騙。

在篡改記憶這段,可謂是《誤殺瞞天記》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了。
不僅節奏緊湊,且中間不斷地出現反轉,當你以為主角的罪行馬上就要被揭穿的時候,劇情馬上又朝向了另外一個方向發展。
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反轉要數電影最后李維杰從警局走出來的那段,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原來一直找不到的薩姆的尸體就被埋在了這個新警局的地下。


不少觀眾看后直呼:汗毛都立起來了!
同時,這里也隱喻了,只有將腐敗和罪惡踩在腳底下,才能在它之上建立起正義和公平的堡壘來。
而《誤殺》中,為了迎合國內市場,因而對結尾做了改動,李維杰雖然成功脫罪,但最后卻又選擇了自首,這不免弱化了之前他所做的一切行為,讓人看后大呼失望。
在《誤殺瞞天記》中,李維杰這個角色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他既不代表著正義也不代表著邪惡,他的一切行為都為了維護親情,保護家人不被傷害,也正因為這一點才讓人產生認同感并深受感動。
因為李維杰既不代表正義也不代表邪惡,因而,他在用自己的一套規則來玩游戲。作為一個被驅逐者,他游走在好人和壞人之間,很多時候,他會遇到來自正邪兩方的同時打擊——一切都是為了維護親情和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