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筆者在越南出行,周末休閑時回放觀看了本月12日第74屆艾美獎頒發典禮儀式。最終《繼承之戰》《足球教練》和《白蓮花度假村》分別獲得各自類別的最佳劇集。韓國演員李政宰憑借《魷魚游戲》中的表演獲得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男演員。26歲的贊達亞再次獲得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獎,同樣創造最年輕的獲獎者紀錄,也是史上第一位二封視后的黑人女演員。
▲李政宰
“艾美獎”其實是由兩個獎構成的。我們通常說的“艾美獎”是指黃金時段節目艾美獎,由總部位于洛杉磯的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ATAS)頒發。1973年,首屆國際艾美獎頒發。國際艾美獎的宗旨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制作或播映,高質量電視節目都應該得到全行業認可。每年都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亞洲國家節目入選。被提名國際艾美獎的電視節目長度不得少于30分鐘,分為電視劇、紀錄片、藝術紀錄片、流行藝術、藝術演出、兒童和青少年節目6大類。每個國家必須在每種類型的電視節目中選擇兩部最好的提名節目。艾美獎獎杯寓意一個長了翅膀的女人抱著一個原子,艾美獎翅膀代表藝術的繆斯女神,原子代表電子科學,它由電視工程師路易·麥克馬納斯以他的妻子為模型設計的。每個艾美獎雕像重達(3.08公斤)
▲《魷魚游戲》攝制劇組全體人員
1973年3月出生于韓國首爾的影星李政宰憑《魷魚游戲》勇奪美國艾美獎,剛好50歲,如日中天,往后更必好戲連場,不僅有更高的個人成就,亦可把韓國影視推向更高處。“《魷魚游戲》和李政宰創造了艾美獎的歷史!”美國《紐約時報》感嘆韓國創作者的驚人成績。韓國《亞洲經濟》13日稱,加上本月此前頒發的劇情類最佳客串女演員、最佳制作設計、最佳視覺效果與最佳特技表演大獎,《魷魚游戲》在本屆艾美獎上收獲6座獎杯,可謂滿載而歸。
《魷魚游戲》是由Netflix出品,黃東赫執導,李政宰、樸海秀、魏化俊、鄭好娟等主演的驚悚懸疑電視劇。該劇于2021年9月17日在Netflix上線。該劇講述數百名為生活所困的人,為了456億韓元的獎金參加了6個生死逃殺游戲的故事。
影視雖是團體作品,然而明星始終是讓觀眾“上癮”的核心成分,如同昔日的港產片,只要打出哪位演員的名堂,幾乎能夠預估會有什么的回報。電影產業就是stardom產業,滿天繁星,夜空遂得亮麗。
韓國電影近年揚威國際,有媒體稱,香港的電影工作者會吃醋,因為當地許多電影人都是被港片滋養成長,如今超越前進,港片相形見絀,演藝人員很難不恨得牙癢癢。而筆者認為,如果真有妒忌,日本恐怕比香港為甚吧?日韓在美學系統上較為接近,日本電影也有過百花齊放的歲月,當下不見得松懈,氣勢卻仍遜于韓國,好像賽車,明明在前頭領先,但眨眼望見另一輛車高速轉彎,颼一聲把你拋在后頭,再冷靜的車手亦免不了握緊方向盤,瞪眼怒罵。
▲高倉健
相對于日本,更覺得韓國男星的“演技幅度”比較寬廣,幾乎每個人都演過性格極端的角色,有時候是人渣壞蛋,有時候是正人君子;有時候,窩囊廢到讓你瞧不起,有時候,勇猛威武到令你忍不住起立致敬。李政宰只是例子之一,另外的人,例如趙政岷、馬東石、河正宇、李炳憲……莫不如此。
Netflix新劇,尹鐘彬執導,河正宇、黃晸玟主演的《毒梟圣徒》(別名蘇里南,劇情講述姜仁久這位平凡的韓國企業家在別無選擇之下,只能冒著生命危險加入國家情報院,展開前往南美洲「蘇里南」執行秘密任務,逮捕在那里進行非法犯罪的大毒梟全耀煥的故事。)的男一是河正宇,但配角吳政民的演出其實更精彩,他以牧師為名,壞事做盡,當以前者的嘴臉說話時,慈眉善目,而當顯露真身,奸狡陰邪,使人不寒而栗。他,以及他們,不會像大部分香港男演員,一輩子演了幾百出戲,往往每一出演的都是同一個某某某。
但對演員的喜惡取舍,就觀眾而言,亦會隨著心境而變。我想起當代著名女作家王安憶在《關于家務》的短文里說,她對男性影星的迷戀,漸漸地從高倉健(日語:たかくら けん;英語:Ken Takakura,1931年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0日,是日本著名演員和歌手)身上轉移到美國的達斯汀?荷夫曼(Dustin Hoffman 1937年出生 ,美國演員、導演。1967年,主演了劇情電影《畢業生》,并憑借該片獲得第25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新人獎)身上。
▲達斯汀?荷夫曼
先前王安憶崇拜高倉健,“高大、堅毅、從來不笑,似乎承擔著一世界的苦難與責任”。其后,作家的她經歷了歲月的折騰,也明白需男人到虎穴龍潭搶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那種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客”時代終究已經過去了。所以像荷夫曼,“他矮小,瘦削,貌不驚人,身上似乎消退了原始的力感,可卻有一種內在的,能夠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的能力。他能在紐約亂糟糟的街頭生存下來,能克服青春的虛無與騷亂終于有了目標……我幾乎以為這就是男性的偉大了,比較起來,高倉健之類的男性便只成了詩歌里和圖畫上的男子漢了。”
▲ 《帶著爸爸去留學》海報
當下疫情,也是娛樂圈大寒冬,演員的戲路寬到底是否真的可以保暖呢?前一陣子《帶著爸爸去留學》電視劇頻登熱搜榜,孫紅雷飾演的買菜做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爸爸黃成棟讓人印象深刻。
▲畢竟在《潛伏》里他還是棄暗投明潛伏在軍統地下黨的余則成;
▲又是《好先生》里只要不死就不會停止作的旅美西餐廚師陸遠。
反差較大的角色讓孫紅雷真的是演誰像誰,觀眾也喜歡看他演不同的人物,這似乎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無言的默契。上到嚴肅緊張的間諜,下到日常生活的爸爸,孫紅雷戲路“百變真身”就是觀眾的喜愛。
或許可以更保險地說吧:男子,甚至是無論男女,百變多端是一種魅力。永遠的硬和永遠的軟,都不容易讓觀眾長久滿足。演員最好多變,只因觀眾易變,鎂光燈下的無常,才是人間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