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家族》(簡稱“龍屋”)已經播出了4集,沒有預想中的精彩,更多的是無聊劇情的延續。

如果說,《權力的游戲》劇集(簡稱“權游”)高質量呈現了《冰與火之歌》著作所創造的奇幻世界,《龍之家族》劇集則更像一部敗家子爭奪繼承權的血腥流水賬。
加上選角的失敗、劇情節奏編排的平庸、主線故事延展的乏力,讓已播出的內容在劇集品質和精彩程度方面與權游系列(不含爛尾部分)簡直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除了主題曲與黃暴畫面一如權游外,龍屋沒有任何可與權游匹敵之處。
空有骨架沒有血肉的繼承之戰流水賬
龍屋選取的故事在原著中不是最精彩、跌宕的部分。它是一段下行結局的悲劇故事,權游中,席琳公主就對這段被稱為“魔龍狂舞”的故事有過言簡意賅地描述:
“魔龍狂舞”講的是發生在雷妮拉·坦格利安和她同父異母的弟弟伊耿之間,為爭奪七大國控制權的戰爭。他們都認為鐵王座屬于自己,當人們開始宣誓效忠其中的一方或另一方時,他們的戰爭將七大國一分為二,同胞相殘,魔龍狂舞。當這一切結束的時候,千萬人死于非命,而這對坦格利安家族來說同樣是一場災難,他們從未真正恢復元氣。











《血與火·坦格利安王朝史》(以下簡稱“血與火”)原著雖然是圍繞龍家的鐵王座之爭展開的,但是仍然是一部眾多家族卷入與參與的權力之爭,其間呈現了坦格利安、瓦列列安、海塔爾、拜拉席恩、霍爾、馬泰爾、艾林、史塔克、斯莫伍德等眾多家族爭斗與合作的興衰史,涉及了眾多家族的傳奇人物,也呈現了坦格利安家族統治時期的波譎云詭。
龍屋劇集所選擇的故事時間線,始于眾多家族已經臣服于坦格利安家族的王權之下多年,如果不是坦格利安家族的鐵王座之爭,各大家族幾乎處于相對和諧共處的狀態。整個故事在原著中是“歷史發展”( 喬治·R·R·馬丁虛構世界的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它獨立影視化的時候,如果編劇和導演不對原著的主線故事和人物進行合理拓展,整個故事便會顯得過于單薄與乏味。
暗淡無光的主角與平庸的人物塑造
人物選角與塑造無法支撐原著形象。拋開演員選擇過度的政治正確讓演員飾演的角色沒有足夠的魅力不談,已經播出4集的龍屋,至今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且充滿魅力的人物。無論主角還是配角,從劇集開始到第4集結束,都像一個個面目模糊不清的皮囊。
龍屋劇集的主角主要是坦格利安家族的幾位王位繼承人,但無論哪一個人在原著中的形象都是相對平庸且沒有吸引力的。
比如韋賽里斯一世作為國王,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軟弱、逃避,劇集依樣塑造了一個軟弱又優柔寡斷的國王。
而她的女兒雷妮拉公主除了因為是嫡女被封為鐵王座的繼承人,并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華、智謀與功績,劇中的雷妮拉被塑造得更加狹隘、平庸,從第1集到第4集都是一個因為父親和臣僚重男輕女而憤憤不平的叛逆者,不僅沒有呈現什么特別的才華,做出什么出色的決定、事跡去扭轉眾人的偏見,反倒在叛逆、頹廢的路上越走越遠,比如跟著叔叔去妓院廝混,讓那些極力反對她的人有更多把柄質疑她的繼承權。
就連馬丁本人比較偏愛的灰色人物——浪蕩王子戴蒙·坦格利安,在劇中除了顢頇、不馴的一面,也沒有更多側面刻畫了。
在原著中,戴蒙·坦格利安作為“血龍狂舞”的主角之一,曾多次更換陣營,是一位典型的維斯特洛灰色人物。他既有不少大無畏的英勇行為,也不乏骯臟無恥的劣跡。可是在劇集中,戴蒙的英勇無畏與骯臟劣跡之間的銜接與轉換非常生硬,更像一種精神分裂的拼接,而非人物本身的復雜性格所自然引發的重疊。
松散的故事進展與生硬的劇情節奏
目前來看,龍屋在劇情、節奏的把握層面,遠遠遜色于權游系列。一方面,權游劇集的原著《冰與火之歌》小說本身就具備了強烈的影視化基因,馬丁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POV,通過輪流交換人物第三人稱視點的敘事方式展開故事講述,這讓小說改編成影視化的劇集時更加容易、也更精準,劇集在原著的基礎上,呈現出多重奏般的視聽體驗。權游系列劇集幾乎每集有小高潮,每季又有大高潮,整個系列也有系列高潮。
而龍屋所取材的“血與火”,在作品創作方式上與“冰與火”大為不同。“血與火”是一部虛構歷史著作而非傳統的小說,馬丁在這部虛構歷史中,以第三者視角用線性敘事講述了坦格利安家族的源起、征服、統一、內戰、以至逐漸走向衰落的歷程。
簡單說,權游的原著,本身就像一部主線明晰、人物繁雜、情節豐富且跌宕起伏的優秀劇本,而龍屋的原著則是一段歷史記錄。也就是說,當原著被改編成劇集的時候,龍屋的主角形象是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的,需要編劇導演通過專業的擴展、豐富進行影視化重塑。
很顯然,已經播出的4集證明,這些劇情和人物的影視化重塑失敗了,以至于劇集的主線故事特別松散、乏味,人物之間的關系進展和情感張力也過分牽強與莫名其妙,很多關鍵情節都像一段段不自然的生硬線性拼接。
雖然劇集呈現的人物性格與書中并無大的偏離,但是僅僅按照原著的簡述來呈現人物,而不是進行更豐富、細膩、吻合的擴展與填充,那影像中的人物注定只是能行走、會說話的空洞皮囊而已。
馬丁的作品,人性氛圍特別濃厚,也特別復雜。不只有真善美假惡丑,還有很多雜糅在一起難以劃分界限的的復雜人性,沒有絕對的圣人、完人,即便是兇狠歹毒的負面人物也有其獨特魅力。
權游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包括最后一季的爛尾劇情),跟生動還原原著的主線劇情和人物形象密切相關。無論主角還是配角,每個出場的人物幾乎都有飽滿的性格和鮮明的形象,寥寥幾個鏡頭或者幾句臺詞就能讓人印象深刻。
以權游第一季第一集為例,幾個鏡頭觀眾就記住了因為狂妄傲慢而成為被異鬼殺害的威瑪·羅伊斯、守夜人威爾;第一集呈現的史塔克一家人以及勞勃國王、幾位蘭尼斯特等主角人物,甚至席恩、獵狗等次要人物都讓人一眼難忘。奈德·史塔克的嚴肅、高貴、古板,瓊恩的謹慎、內斂,布蘭的無憂無慮,艾亞的野性難馴,瑟曦的輕浮、風騷,詹姆的英俊、狂妄……都仿若直接從書中走進熒幕,鮮活異常。
人性的復雜、多樣與魅力在權游劇集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可是龍屋卻沒有這樣的鮮活度、深度和力度。四集過去了,觀眾能叫得上名字的角色,有鮮明印象的角色都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