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臺灣藝人轉往內地發展,公開言論也一一被檢視,歌手楊丞琳就因一句「我是廣東人」遭到部分臺灣網友謾罵,而楊丞琳在節目上吃了一口「豆腐魚」后,表示自己沒吃過,更說在臺灣吃海鮮奢侈,而這款「豆腐魚」也被挖出其實是以前窮人吃的魚。

楊丞琳近日參加綜藝節目《還有詩和遠方》,在節目中指出「我在臺北長大,但我是廣東人」,短短兩句話引發臺灣網友熱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楊丞琳在節目片段中吃了一口「炸豆腐魚」后,表示好吃,但自己先前從未吃過,而旁邊人也解釋,「臺灣沒有豆腐魚」。

隨后楊丞琳娓娓道來,「其實我在臺灣沒吃過什么海鮮,早年家里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再度引發熱議。不過對許多臺灣人而言,臺灣四面環海,海鮮相當容易取得,價格也不算貴,因此對楊丞琳這番言論感到相當納悶。

而楊丞琳節目中說沒吃過的「豆腐魚」,其實就是「狗母魚」,也叫做「龍頭魚」,在屏東東港也被稱作「那個魚」,學名為短臂龍頭魚或小鰭鐮齒魚,因為早期大家叫不出魚的名稱,久而久之,就將這款魚稱作「那個魚」。

而「狗母魚」在臺灣過去是窮人在吃的魚,因為其多刺,經常被當作雜魚,也會被做成魚松、魚丸、魚酥等加工食品。

臺灣東森財經臺節目《進擊的臺灣》,就曾到訪臺南灣里一間老字號小吃,其中「狗母魚酥」更是老饕的最愛,顧客形容,狗母魚酥吃起來像黑輪,又有一點麻糬的口感,相當軟嫩彈牙。

小吃店老板也指出,狗母魚屬于深海魚,早期常常被拿來做成魚丸等加工品,不過因為細刺多,處理起來也較費工費時,因此現在大部分的魚丸都用旗魚、虱目魚作為原料,狗母魚則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