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拍攝完成的《三國演義》本以為會是中國影視史一個良好的開始和探索,沒料到已經是巔峰,因為后來圈內人都追求流量,耐心考較劇本和演技的已經寥寥無幾。像三國中國“曹操”的演員鮑國安那樣為了追求藝術奉獻全部青春年華,用好幾年打磨一個角色的演員已經屈指可數了。
鮑國安現在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中央戲劇學院的教授,但是他近年也已經息影,觀眾們也深感可惜。曾經的他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學習和研究才敢接下“曹操”,為了演好一個角色往往要付出比臺上的幾十分鐘要多出千百倍的時間,“匠人精神”才是他,他們那一輩演員能演出彩的根本原因。
艱難歲月中遇到一生摯愛
鮑國安從小就接觸了表演工作,因為父母就是文藝工作者,他總是有很多機會跟著父母接觸形式眾多的藝術表演,什么都聽過都看都了解。
在別人還懵懵懂懂的年紀,13歲的他已經在父母指導下考進了天津人藝兒童藝術劇團,成了小演員,還出演了處女作《少年英雄劉文學》。
兒童劇院解散之后,少年鮑國安主動申請到了新疆建設兵團。因為年紀輕輕就有演藝經歷,才華和天分都很高,于是他在新疆建設兵團負擔著宣傳科的工作,并且還兼任管理圖書館,這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豐富學識的機會,一有空他就泡在圖書館,用知識洗禮自己的靈魂。
只不過文藝工作性質也讓他在非常年代里受了不少磨難和委屈,可是熬過來之后生活依舊充滿希望,經歷過的所有磨難都成了后來他人生中深沉的養分。
甚至他還在那個年代認識了生命中那個最重要的人,他后來相伴一生、感激一生的妻子朱兵。朱兵同為演藝工作者,只不過事業沒有鮑國安后來那么出名,但不影響他們相知相伴。
后來的很多年里鮑國安追尋事業,都是妻子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們還育有兩個孩子,一開始收入不高,生活很不好過。但是籠子是關不住真正的雄獅的,鮑國安絕對不甘心止步不前。
32歲考進中戲,畢業后留校做老師
1978年,鮑國安萌生了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的想法。人說藝術誕生于苦難,這對鮑國安來說確實如此,曾經在特殊年代受過的那些磨難塑造了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所以在報考中戲時他的表演和創作總是讓人覺得很有深度很有思考,最終他以32歲“高齡”考進了中戲。
其實那時候不公正的時代剛剛過去,鮑國安周圍的同學也大多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中青,恢復高考之后繼續追求夢想的一代成年人。
他們比適齡的大學生要更加成熟,也更明白學習機會的重要性,學習起來比任何人都拼命,成效也很顯著,后來畢業的鮑國安成功留校任教。
等待了多年,演戲的機會終于再次到來了,1993年,《山下是故鄉》開拍,時隔多年能再次塑造角色,鮑國安非常慎重地對待。他深入山區開始體驗生活,之后就是半年多的拍攝時間,等他回了家,連孩子都太久沒見過他不敢相認了。
多年的苦難時光讓他無比珍惜每一次表演機會,對待藝術有著近乎狂熱的虔誠。在中戲任教的多年里,他的口碑一直都很好,學生們對這個認真負責的老師非常尊崇。
為演曹操準備三年
《三國演義》開拍之后,選角花了不少時間,諸葛亮和曹操作為劇里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導演王扶林對待起來更是慎之又慎。
王扶林導演曾經在《紅樓夢》開拍時就考慮過鮑國安,可惜那時候他忙于中戲任教,沒能應邀,現在有了合作機會,導演再次找上他,想讓他出演曹操。
這對鮑國安來說是喜訊,也是莫大的壓力,要演好一個國人心中的經典角色不可能會很容易的。鮑國安選擇從原著開始,細細了解人物特點。經過一番掙扎,他還是覺得不忍錯過這次機會,于是自己研究了一陣子,就去試戲“煮酒論英雄”了。
王扶林導演一拍板,他必須是“曹操”!這就開始進組準備拍攝了。但是《三國演義》像初版任何一部四大名著的拍攝一樣,劇組的第一件事不是開拍,而是學習,學道具使用,學騎馬,學各種歷史文化知識,而曹操具體是一個怎樣的人設,也在這個過程里逐漸清晰。
他是雄才偉略的軍事家、政治家,為了演好這個復雜的角色,全劇組懷著虔誠的心態做了足足三年準備工作。鮑國安在這過程中還身患肺炎,醫生建議他做個深度檢查休養一段時間,可是他怎么舍得耽誤演戲進度呢?
好在最后還是一場虛驚,沒什么嚴重的問題,他也放心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劇組去了。有了這些細細打磨的“匠人精神”的作用,觀眾的肯定終于在來了,鮑國安憑借《三國演義》拿到了飛天、金鷹的最佳男主。
后來他成名之后,找他演戲的人越來越多,只不過他不是什么都接,對劇本還是自己都有很高的要求,每次演戲之前都要做完善的調研。
寫在最后
這么多年來,他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全國觀眾都認識了他,但是在家庭上卻總是缺失的。妻子一直跟在他身后照顧全家,什么都不用他擔心。因此在2016年息影之后,鮑國安也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被忽視的家人身上,這不得不說是演藝圈的一大損失了!
感謝觀看,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