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的主旋律電影是《戰狼2》。
美國人最牛的主旋律電影也是一部續集片——《壯志凌云2》。

有意思的是,兩部主旋律電影分別代表了各自國家最威名遠揚的軍種。
一個是陸軍特種兵的故事。
新中國陸軍,打遍“四常”無敵手,地表最強。

《戰狼2》
一個是海軍航空兵的故事。
美國空軍和海軍海空兵,全球公認實力最強的空中力量。

《壯志凌云2》
兩部電影都在本國受到空前追捧。
《戰狼2》當年掀起全民觀影熱潮,總票房56.94億曾經位居華語影史第一,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殺入世界電影票房前100名。
《壯志凌云2》全球票房13.8億美元(約90億人民幣),被譽為“好萊塢近十年最好的電影”。
在著名電影網站爛番茄上,美國影評人和觀眾更是分別給出了96%和99%的天花板級評分。

作為中美兩國最TOP的主旋律片。
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硬碰硬。
《戰狼2》和《壯志凌云2》究竟誰會是一部更好的電影呢?
帶著疑問,我通宵達旦又刷了一次片,發現:
它們之間像,又不像。
有些差距,非常巨大。

兩部電影的相似之處
你可能想不到,中國人和美國人的頂流主旋律片,某些地方竟如一對雙胞胎。
1、故事結構很像
《戰狼2》講的是前特種兵冷鋒卷入一場非洲國家叛亂,他必須協助中國海軍完成拯救人質的任務,時間僅18小時,同時還要在這個過程中為愛人報仇雪恨。


《壯志凌云2》則是海軍頂尖飛行員皮特·米切爾,重回戰斗機武器學校,必須在一周時間內訓練出幾位飛行員,執行一項秘密又危險的軍事任務。


都是孤膽英雄,時間緊任務重。
所有劇情,緊緊圍繞各自的軍事任務鋪陳和展開。
邏輯簡單粗暴,充滿落魄英雄與危局的套路。
2、男主角很像
先抑后揚的英雄自我救贖。
冷鋒,因為替已故戰友的家人強行出頭,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皮特·米切爾,則因為一次魯莽的孤膽試飛,從一線被踢回軍事學校教學。


兩人都郁郁不得志,身上既有對軍人身份極強的榮譽感,也對自己的現狀不滿。
這種精神內耗,最終通過成功完成任務,才完成了自我和解,證明了自身價值。


巧的是,吳京和湯姆·克魯斯這兩位主角在戲外也非常相似。
一、都是運動員出身。
吳京來自北京武術隊,曾獲全國武術冠軍。
阿湯哥早年當過摔跤運動員。

二、出了名的拍戲不要命。
吳京拍完《戰狼2》,直接在醫院變成“木乃伊”,醫生警告繼續折騰遲早會癱。

阿湯哥拍《碟中諜》系列,親自上陣扒飛機,登迪拜塔不說,拍戲骨折更是家常便飯。

3、都是神片體質
世上不只有印度人可以拍出違反物理常識的高能動作戲。

“誰說香蕉捅不死人”
中國人和美國人拍起神片來也不遑多讓。
《戰狼2》吳京徒手用鐵絲網攔下火箭彈的名場面,就有一股咖喱味呼之欲出。

《壯志凌云2》阿湯哥從速度達到10馬赫(10倍音速)的飛行器中彈射出來,竟然奇跡生還,讓全球已故物理學家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更不要說他駕駛著老掉牙的F14雄貓戰斗機,面對數倍于自己的5代戰機,全殲對手的戰斗神話。

兩部電影最相似的地方,就是用盡各種辦法,精準擊中了本國觀眾的嗨點:
《戰狼2》雖遠必誅,非常給國人提神,開拓了中國主旋律電影的敘事方向。
《壯志凌云2》老子永遠天下第一,繼續給美利堅人民營造無敵光環。
出發點不同,卻拿捏住了本國民眾情緒共鳴的最大公約數,掀起一股觀影狂潮。

《戰狼2》與《壯志凌云2》誰更牛?
1、先看電影制作層面。
《壯志凌云2》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每一場戲卡點精準,節奏完美,沒有尿點。
需要愛情的時候,就會有愛情,需要戰斗也會有戰斗
當你即將看厭某個場景的時候,它會正好切走,絕對不多啰嗦一個鏡頭一句話,推進感極佳。
同時圍繞主人公的友情、親情、愛情,雖然著墨不多,卻又飽滿深沉。


動作戲更是充滿張力。
大量戰機實拍加后期特效,呈現出極為震撼的效果。


《壯志凌云2》在制作層面淋漓盡致展現了美國電影工業的高度發達,以及成熟的制片人制度。
你可以從片頭字幕找到一個牛X的名字——杰瑞·布魯克海默。
萊塢的金牌制片人,大名鼎鼎的《勇闖奪命島》,《珍珠港》,《加勒比海盜》系列均出自他手。

《壯志凌云2》片頭出現的杰瑞·布魯克海默名字

杰瑞·布魯克海默與李安
相比《壯志凌云2》機器般的控制感。
《戰狼2》更像是從吳京體內生長出來,飽含他濃郁的家國情懷,詩意隨性得多。
所以制作上也依舊帶著“電影作坊”的個人色彩。
從兩部電影的開篇就不難看出這種差別。
《戰狼2》用了一個技術合成的長鏡頭,呈現方式粗放豪橫,猶如詩人的一次縱情揮毫。

《壯志凌云2》則通過一組平行蒙太奇,精巧且克制地剪輯出了航空母艦上的忙碌場景,細膩到會隔空用一個點頭玩偶的顫動,來間接表現一架戰機騰空的震撼。

2、價值觀輸出
雖然在電影制作層面《壯志凌云2》贏了《戰狼2》。
但美國人卻輸了中國人個一塌糊涂:
《壯志凌云2》的價值觀簡單粗暴,既美國代表正義。
永遠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眾人——
——美國英雄對他們所定義的全球敵人,不計代價進行肉體消滅。

《戰狼2》則明顯帶著中國人對“武”的理解,既“止戈”。
吳京在片中炸裂的武力值不是為了消滅,而是保護弱者。
帶著一種對強權和施暴者的無畏抗爭精神。

尤其兩部電影中的任務背景,更是把這種迥異價值觀體現得淋漓盡致。
《戰狼2》里,正是因為我國海軍不能隨意干涉別國政變,無法直接出手拯救人質。
所以才求助吳京飾演的這位前陸軍特戰隊隊員。

“作戰人員禁止進入交戰區”
《壯志凌云2》剛好相反,因為別國搞了個核設施,美軍認為會威脅歐洲盟國,于是果斷組織人馬侵入,轟炸該國領土。

一個是尊重別人,保護自己。
一個是通過消滅別人的權利,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不過,盡管美國人在價值觀上輸給了坦蕩公正的中國人。
但美國電影在輸出自己價值觀的方法上,仍然有值得我們探討之處。
那就是“精致的包裝”。
明明是侵犯別國主權的強盜邏輯。
《壯志凌云2》卻將它藏在了男主角的情懷和個人悲情身后。
塑造出一位血肉豐滿感情充沛的人物,利用英雄命運的起伏來代入觀眾的情緒。

而往往觀眾和一個角色建立起共情,就更容易認可他所做的事情。
比如男主駕駛F14血洗五代機的夸張設定,如果不是資深軍迷,相信絕大多數人會呼應上電影中的一句臺詞:
“(要取勝)飛行器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
價值觀輸出便潛移默化地完成了。

反觀《戰狼2》,非常缺乏這樣的巧勁。
很多念頭和表達太直白。
再加上冷鋒這個角色過于張揚,個人魅力也僅僅局限在武力值爆表和熱血人設上。
明顯不如《壯志凌云2》阿湯哥的角色豐滿和更有說服力。
當然,這仍是電影創作層面的差距。
道德和價值我們完勝。

放眼全球,雖然美國人的價值觀并不代表真理,卻非常討巧地通過電影讓更多人接收了他們的觀點。
實現了大范圍傳播。
我們千萬不要學《鳴梁海戰》那樣的韓國主旋律電影。
陷入一種自己感動,別人尷尬的窘境。
中國電影人以及整個中國電影工業,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
如何在電影表達上構建起能打動全人類的共情。
因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輸出的需要,也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剛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