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猶太人愛上了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后來幾經追求,他終于追求到她,并與這個姑娘結為夫妻。
幾年以后,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父親每天騎著自行車接送自己的孩子和愛人,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其樂融融。
然而,他們所處的年代正是納粹統治的時代。不久之后,猶太人被迫送往集中營,而他們一家人也將面臨集中營殘酷的苦力壓迫,甚至面臨被屠殺的命運。
遺憾的是他們的孩子也隨同他們一起被送進了集中營。
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只能問爸爸。爸爸為了不讓孩子看到集中營的殘酷,于是開始為孩子編織一個童話。他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在進行一個游戲,去了集中營以后如果遵照要求,他們贏了以后就可以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但是,為了贏得這場比賽,去了以后他不能因為想媽媽而大哭大鬧。
孩子信以為真,于是把惡劣的集中營當成了游戲的場地。
直到后來,戰爭趨近尾聲,納粹黨節節敗退。為了清理猶太人,納粹黨決定屠殺他們。這個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妻子,于是冒著風險去尋找她。然而在去之前,他把孩子安頓在一個油桶里面,并跟孩子說:“無論發生什么都不能出來,到了明天,我們就贏了比賽?!?/p>
他去尋找自己妻子,但是卻被納粹發現。最后,他被拖到角落執行槍決。然而在臨刑前,他對著躲在油桶里的孩子做了一個鬼臉,大跨步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
《美麗人生》劇照:父親死前給躲在暗處的孩子扮鬼臉
第二天,美國大兵開著坦克進入集中營。躲在暗處的孩子看到了一輛真正的坦克,興奮地說自己終于贏得了比賽。
他見到了她的媽媽,而后電影說:“這是我的故事,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我父親賜我的恩典?!?/p>
影片結尾,母親抱著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不停地說:“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一直以來,我對CS路易斯寫的《納尼亞傳奇》情有獨鐘。《納尼亞傳奇》的小說背景是在二戰的時候,但是當我們看《納尼亞傳奇》時,我們感受不到戰爭。CS路易斯為孩子們勾勒了一個美麗的童話,而電影《美麗人生》中的父親同樣為自己的孩子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
孩子離不開童話故事。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說的是父愛,我想沒有哪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無不被電影里的父親感動。是的,如果母愛的偉大體現在對孩子細微的照顧上,那么父愛的偉大則體現在父親能否給孩子編織一個童話,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童心不至于被人性的罪惡所傷害。
守護孩子的童心,這是每一個父親當盡的責任。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一幅世界名畫《免于恐懼的自由》。
這幅畫是美國畫家諾曼·洛克威爾《四大自由》系列油畫的最后一幅,畫中的孩子安然入睡,慈祥的母親溫柔地給孩子蓋上被子。而最震撼我的是里面的父親的形象。
畫里的父親高大威武,眼神肅穆而慈祥。他站立在那兒,孩子們似乎就能安然入睡,就能平安進入夢鄉。可是最戲劇性沖突的一幕是他手里拿著二戰戰事消息的報紙。他當時所在的城市倫敦正處于無休無止的轟炸之中。
平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這是令人向往的詞語。而在對孩子心靈世界的守候中,父親的威武高大則毫無疑問地顯露出來。
這就是父親。
我們任何人在惡劣的環境下都有免于心靈恐懼的自由,盡管在最惡劣的環境里面,人心對團圓、愛、和平的心靈盼望依然可以不被扼殺。
偉大的父親無論何時都把最美好的東西留給了孩子們,為他們編織童話,守候他們的心靈世界。
這的確是偉大的父親。
電影中,當孩子見到自己媽媽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結尾的時候,母子倆相視而笑。導演沒有讓我們看到悲劇,而是讓我們看到經歷磨難后的母子的笑容,這似乎在告訴我們邪惡永遠壓制不了善良,人性對真善美的追求永遠不會因為邪惡的壓制而消失。
我愿我們每個人都是孩子,我愿我們每個人在天父面前懷著童心經歷他為我們編織的童話世界。
無論何時,無論環境怎樣,在他的話語之中,我們都要在他的守護之下擁有免于恐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