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店留下的人情味
不會消散
這個月8號凌晨,香港百年老店蓮香樓突然在午夜宣布結業。
消息來得突然,有員工9號上班才發現“店沒了”。
大家心心念念的香港早茶就這樣一家家銷聲匿跡,成為時代的眼淚。
因為租期、疫情等問題,近些年蓮香樓先后經歷關門、易主改名重開、再易主恢復“蓮香樓”的招牌等一系列波折。
它最早于1927年開到香港,有近百年歷史,在港人心中是“一間陪住香港成長的茶樓”。
只要一坐到里頭,聽著茶客吵吵鬧鬧的聲音、捕捉著阿姨飛快的推車速度,就仿佛回到了老時光里。
當年《花樣年華》劇組就看中了蓮香樓的港味,選在這里舉辦開機記者會。
面對長槍短炮,身穿旗袍的張曼玉手上拿著哥哥做封面的時尚雜志,留下珍貴的影像。
不到兩個月前,陪伴香港數十年的珍寶海鮮舫沉入海底,如今又輪到蓮香樓關門,真讓人又要感慨出那句“一個時代謝幕了”。
0119年起幾經波折如今欠薪百萬
蓮香樓的經營危機從2019年就開始了。
2019年2月,由于租期到期,傳承了蓮香樓五代的顏氏家族決定將這家蓮香樓結業,過段時間再換個店鋪重開。
不過很快店里的員工決定合資盤下店鋪,以每月約40萬港幣的租金續租三年,以特許經營模式將蓮香樓改名為蓮香茶室。以后只做早午和下午茶市,不再做晚市。
老蓮香樓結業那一天,人山人海,門口大排長龍。
不僅港人跑來紀念這家百年老店,還有不少內地和臺灣省的游客專程來到香港,就為了最后一頓正宗的蓮香樓。
遇到朋友才搶到位置的Joanne感慨道,“雖然老伙計會接手,但還是覺得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必須來吃這一頓。現在很少有地方還用推點心車、大家一窩蜂搶點心吃了。舊式茶樓越來越少了,這里的傳統點心有懷舊的味道。“
改弦更張后,蓮香茶室生意慘淡,只剩下過去三成,于是2020年3月顏氏家族的第四代傳人顏漢彬重新接手茶樓,再次給這座小樓掛上了“蓮香樓”的招牌。
可惜就是3月底開始,香港疫情逐漸嚴重。在“限聚令“等措施的影響下,幾乎無人堂食,就連蘭桂坊都“空如鬼城“。
于是僅僅重開三周,蓮香樓就再次停業。
工廠翻新速度也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秋節,是蓮香樓在開業92年以來第一次停售了中秋月餅。
讓不少專門趕來買月餅的客人空手而歸。
就這么有一日沒一日挨到今天,蓮香樓突然宣布了徹底關門。
對蓮香樓的員工來說,這實屬毫無預兆。
店鋪經理余經理說,“昨日(8日)仍正常營業,凌晨卻在Facebook看到蓮香樓及蓮香棧結業的消息,我們都很意外。“
9號一早,大家到店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隨后結伴到香港西區勞工處求助——蓮香樓從4月開始拖欠工資,店里20來位員工,欠了大約有80萬到100萬薪資。
02曾經的“蓮蓉第一家”
蓮香樓1889年誕生于廣州,曾是一家名為“連香糕酥店”的婚慶糕點鋪。
能聲名鵲起,歸功于創始人陳維清一次“摸魚”:他在煲蓮子糖水時打盹,把糖水燉糊了,卻燉成了蓮蓉餡。
獨特的蓮蓉餡培養了大批忠實食客,生意極其興隆。
到了1910年,翰林學士陳如岳覺得蓮蓉風味獨特,建議在“連”上加上草字頭,意指“蓮蓉”,并親自題寫牌匾——也就是如今我們見到了蓮香樓招牌。
被譽為“蓮蓉第一家”的蓮香樓,在當時價值百萬白銀。它食品用料講究,只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裝修也求精求細,桌椅窗處處雕花。
1918年,蓮香樓進入香港,并在1927年正式在中環皇后大道開業。
據顏家人回憶,當時三層樓高的蓮香樓,賓客滿堂。為了招徠客戶,不僅每日在包房擺下高手棋局,70年代還邀請流行歌手駐唱。
不過如今的店鋪早已不在原來的位置,更難回當年的盛況。
03罕見的舊式茶樓保留粵式早茶老風味
1996年,蓮香樓落戶現在的威靈頓街。它占地上一樓和地下一樓,不僅有茶室還有糕點鋪。
這里盡量保持了“老樣子”,天花板上懸掛著鳥籠,墻上擺著老式鐘表、書法字畫。踩在它磚紅色的地板上,一切如同從前。
不僅裝修風格如舊,這里的餐食、氛圍、服務方式都保留了粵式早茶的老風味。
都說蓮香樓有早年的茶樓三寶:茶盅、鴨嘴茶煲和痰罐。
老一輩的茶盅泡茶方法,泡出的茶又香又濃。
保證沖茶水溫的鴨嘴茶煲處處都有。
不過這些年隨著衛生問題越來越被重視,蓮香樓已經棄用起了痰罐。
還有年輕人覺得新鮮的“推車仔”服務。老阿姨推著放滿點心的小推車,靈巧地穿梭在桌與桌之間,能不能搶到自己想要的那籠,全憑本事。
要是不夠眼明手快,可能一頓飯下來,光顧著賽跑了。
能讓人搶著吃的茶點,自然也是遠近聞名。
不僅月餅打出了名聲,豬潤燒賣、雞絲粉卷、蓮蓉包、霸王鴨都相當有特色。尤其是霸王鴨,口感勁道,入味極了,讓人不禁大喊好好味!
不過這樣的一切如舊,是把雙刃劍。
有游客愛它這難得一見的地方特色,慕名而來,收獲了難得的體驗;自然也有人覺得這樣的服務模式、口味已經過時了。
他們失望于蓮香樓的嘈雜混亂。再加上“推車仔“的取餐模式,不習慣的人感覺吃飯像打仗,必須手腳并用才能在點心車上搶到幾盤小食。
有香港市民感嘆道:可能因為這片區游客多的關系,出現了很多新型的西餐店,迎合年輕人口味的越來越多,所以就逼倒了老生意。比如蓮香樓很多點心師傅會做的都是舊式點心,這些都被時代淘汰了。
如果說珍寶海鮮舫的沉沒是一代繁華在與我們告別,蓮香樓則更像粵式茶樓的傳統文化被新潮流打敗。
不過蓮香樓的離場或許不是永久的,或許有一天它還能重新煥發活力,我們還能抱有美好的期待。就像19年第一次要關張時,它在老伙計和周邊街坊的合力下維續了下來。
這一間間老店記錄下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一代人的溫情脈脈,隨著時代變遷它們或會歇業,但這樣的人情味永不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