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年輕面孔身上的時候,有關于門面主持人的工作安排似乎缺少了一些討論度,比如《新聞聯播》主播歐陽夏丹的動向、比如門面主持人董卿的工作發展。
出現該情況是因為主持人的工作特性,如果沒有節目主持工作的話,這些主持人就會在觀眾的視線中的消失,而那些頂替她們繼續參與主持工作的主持人則開始被觀眾討論,如此往復循環,一位又一位老面孔淡出,而一位接著一位的年輕主持人被重用。

當然不同老面孔在淡出觀眾視線后的市場討論度也會出現不同,就拿董卿來說,作為央視的門面主持人,即便將自己的主持機會留給那些年輕主持人,觀眾開始會針對她的表現進行討論:或是未來的工作安排、或是過往的主持成績。
尤其是董卿的市場口碑足夠出彩,這也讓每一位新面孔的發展存在較大阻力,而在被對比的過程中,董卿的熱度并未出現明顯下滑。
基于此,即便董卿告別春晚舞臺,退出《中國詩詞大會》的錄制,她依然是觀眾心目中的門面主持人。

而在逐一將節目、晚會的工作機會分享給年輕面孔之后,董卿在電視屏幕上留下的最后一個形象就是《朗讀者》的主持人。
這是一檔在董卿呵護下不斷成長的節目,這也是董卿在事業發展尾聲階段依然愿意參與主持的節目。

只是對于觀眾來講,董卿在《朗讀者》系列節目中似乎并沒有交出一個圓滿的答卷。
倒不是董卿的主持能力出現下滑,而是《朗讀者》節目在進行到第三季的時候,在播出過七期內容之后,節目進入到“暫停播出”階段。
對比往季節目的10期內容,顯然第三季《朗讀者》并未完全結束。

節目的暫停播出難免讓市場觀眾產生猜測,而結合董卿老公巨春雷事業發展上所出現的問題來看,董卿顯然需要暫停自己的工作來處理個人的生活。
另外一方面,央視本身就處在培養年輕面孔的階段,即便董卿告別舞臺一段時間,也不會影響節目的正常播出。

就這樣董卿和《朗讀者》節目逐漸淡出觀眾視線,觀眾針對央視主持人的討論也開始圍繞龍洋、王嘉寧等人展開。
不知不覺間,觀眾似乎也達成了一個共識:董卿已經成為“過去式”。
當越來越多年輕面孔為央視主持陣容貢獻新鮮血液的時候,董卿已經不是央視節目制作方的唯一選擇,更何況董卿自身也有了想要退居幕后的打算。

然而市場并沒有停止對于董卿的關注,當她再次現身公開露面的時候,還是迅速引發觀眾討論。
再次露面的董卿沒有了舞臺上的神采奕奕,身影看起來有一些疲憊,而她此次公開露面是為了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呢?

結合央視節目單的預告來看,在周六黃金檔將進行“專題節目”的播出,不少觀眾將董卿的現身和該時段節目的播出聯系在一起,認為第三季《朗讀者》或許將繼續播出。
由此也能夠看出市場觀眾對該節目的期待,如果節目能夠復播的話,還是希望可以繼續和觀眾見面。
而從董卿的角度出發,作為節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又何嘗不想給這檔節目一個圓滿的結局呢?

至于此次公開亮相是否是為了《朗讀者》的復播,自然需要結合黃金檔的節目安排才能夠判斷。
不過在闊別舞臺這么長時間后再次亮相,還是讓觀眾對其未來工作安排產生期待。

對于董卿來講,在享受到掌聲和榮譽之后已經坐實央視門面主持人的標簽,舞臺上的精彩表現得到觀眾和專業人士的一致肯定。
基于此,是否離開央視,是否離開主持舞臺,對董卿的市場口碑都不會產生影響。
-【全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