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人進入娛樂圈后,他們的身價可不止一倍地漲,畢竟罰款都是以億為單位計量的,怪不得星二代都喜歡進娛樂圈。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不可能缺少任達華。
《龍城歲月》《PTU》《殺破狼》《歲月神偷》,有香港電影的地方就少不了任達華的身影。
他是影帝,也是跟他一起釣魚必須戴頭盔的樂少,跟他混得小心的蔣天生,更是一位美麗女兒的爸爸。

任達華和名模琦琦育有一女,如今已經年滿十八。
她名叫任晴佳,擁有一雙無敵的大長腿,這位美女已經開始正式進入娛樂圈,
雖然任達華并不想自己的女兒在這個圈子工作,但是由于外形太出眾,有眾多經紀人拋來橄欖枝。

再加上女兒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也愛上了這份工作,便順理成章地出道。
任晴佳疑似簽約楊穎、熊黛林以及梁洛施的經紀人周優根的公司,而且周優根跟任達華老婆琦琦還是多年密友。
看得出來,這幾年baby在內地混得風生水起,任達華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下一個楊穎,有了父親的保駕護航,任晴佳的演藝之路會很順暢。

其實,娛樂圈有許多星二代,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際遇。
有的人超越了父輩,成為了一代巨星,有的人還在啃老,在父輩的庇護下摸魚。
今天就來細數一下那些一出生就被聚光燈籠罩的星二代吧,他們進入演藝圈的目的很簡單,可以日賺208萬,誰不愛。

首先要講的第一位自然是阿瑟陳飛宇。
帶著父親是陳凱歌這樣的光環,阿瑟一出道就是電影男主,與歐陽娜娜合作,走的是吳簽的路徑。
在吳簽還沒有進去之前,陳飛宇身上的第二個標簽就是長得像吳簽,他的資源也跟當紅的吳簽一樣逆天。

參演的電影和電視劇,要么是大IP,要么是跟大牌合作。
電影有《最好的我們》《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還為自己的兒子量身打造了一部《塵埃里開花》。
電視劇有《將夜》《淘金》,前者是IP,后者有廖凡輔助,可惜他一直火不起來,為人津津樂道的僅有阿瑟文學。

第二位要說的是葛優,內地首位戛納影帝。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是個著名演員,雖然經常演反派,但是他塑造的形象卻深入人心,如《南征北戰》《小兵張嘎》《神秘的大佛》等。

有著父親的光環,起初葛優進入演藝圈的壓力還蠻大的。
但是葛優也許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與張國立、梁天出演《頑主》開始走紅,隨后演藝之路變得順暢。


三年時間,葛優實現了三連跳。
1992年憑借《編輯部的故事》獲得金鷹獎視帝,第二年憑借《大撒把》成為金雞影帝,第三年憑借《活著》成為戛納影帝。
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張藝謀和陳凱歌的代表作《活著》和《霸王別姬》,葛優都在片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


之后葛優開始與馮小剛的長期合作,給出了《甲方乙方》《手機》《天下無賊》等好片,還有與姜文、周潤發合作的永不過時的《讓子彈飛》。
像葛優這樣的演員,國內可能再無下一個,他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表情包的巨頭之一,更是各類獎項的影帝,很難有人再超越他。

第三位是謝霆鋒,歌手、演員、廚子。
謝霆鋒的父親謝賢剛剛在今年的金像獎中拿下影帝的稱號,但他當年是為了還債才讓謝霆鋒進入娛樂圈。

16歲時,與英皇娛樂簽約正式出道,成龍等一眾大牌前來助陣。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進軍娛樂圈的歡迎儀式,既讓謝霆鋒輕而易舉地敲開貴圈的大門,也讓普通人開始討厭這個星二代。
那個時候的娛樂圈還是一個講究實力的圈子,謝霆鋒頂著光環自然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每次登臺得到的不是掌聲而是山呼海嘯的噓聲。

但謝霆鋒抗下了這些嘲諷,終于在1999年迎來回報。
這一年,謝霆鋒推出了兩張專輯,一張是粵語專輯《believe》,另一張是他的第一張國語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
當年《believe》中《非走不可》的火爆程度,不亞于《謝謝你的愛1999》中《謝謝你的愛1999》在大陸的流行。


除了歌手身份之后,謝霆鋒在電影上也開始豐收。
《新警察故事》之后,成龍對外宣布,謝霆鋒是他的接班人,他是成龍之后唯二不被香港保險公司投保的藝人。
憑借《線人》擊敗張學友、張家輝、梁家輝和周潤發拿到影帝,周潤發在臺上說到:“謝霆鋒,往后30年的香港電影,靠你了喔。”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新世紀交替之時最紅的明星居然愛上了做飯,幸好他憑借《怒火·重案》宣告回歸。

第四位是張震,遲來的影帝。
張震的父親張國柱是老一輩演員,憑借他的關系,張震主演了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麻將》,從而正式出道。

但張震的成就比他父親高得多,合作的導演都是大師級別的。
與王家衛合作《春光乍泄》《2046》《愛神》,與李安合作《臥虎藏龍》,與侯孝賢合作《最好的時光》《刺客聶隱娘》。
與金基德合作《呼吸》,與田壯壯合作《吳清源》,與徐克合作《深海尋人》,與吳宇森合作《赤壁》,與陳凱歌合作《道士下山》。
近些年,路陽的《繡春刀》系列成了他新的代表作,去年還有《沙丘》上映,這樣的成績單放眼整個華語電影圈都很難有幾個人與之匹敵。

第五位是陳佩斯,趙本山之前的小品之王。
他的父親陳強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出名的演員之一,代表作有《紅色娘子軍》《海霞》《孔雀公主》。

在電影領域,陳佩斯很難超越父親,但在小品方面卻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吃面條》這部作品使小品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小品里陳佩斯示范了什么是教科書級別的無實物表演。
1984 年春晚導演黃一鶴回憶說:“《吃面條》是我們國家晚會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小品。”
由狼吞虎咽到味同嚼蠟,全依仗演員的表情舉止和肢體語言,反差搞怪之間,觀眾早已捧腹大笑。



到了《主角與配角》,陳佩斯、朱時茂兩人的配合已臻境化,小品中的段子幾乎都成了網絡上的流行詞。
尤其是當陳佩斯與朱時茂角色互換后哦,兩人以不同角色說著同樣的臺詞,喜劇氛圍極其濃烈。
這種把普通語言玩出花的設計才是真正的語言類節目,好的小品就是妙趣橫生,而不是笑話羅列。

第六位是廖凡,大器晚成的演員。
與其他五位相比,廖凡的父親因為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知名度并不大,但是在演技方面,廖凡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基因。

廖凡的代表作多如牛毛。
《讓子彈飛》《白日焰火》《邪不壓正》《師父》《江湖兒女》,基本上是現今最強的中生代男演員。
2014年,廖凡更是憑借《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中國內地首位柏林影帝。
然而成就這么高的演員,我們卻在沒有電影上映時很難見到他或看到他的新聞,但是他一露面帶來的大都是好電影。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杜淳、郭麒麟、張若昀等人也是星二代。
只是他們的成就與廖凡、葛優、謝霆鋒、張震、陳佩斯根本沒法比,在造梗方面也不如陳飛宇,所以就不展開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進入娛樂圈后,他們的身價可不止一倍地漲,畢竟罰款都是以億為單位計量的,怪不得星二代都喜歡進娛樂圈。






